随着我国社保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参保人数是越来越多了。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了10.71亿人,同比增加了442万人。
按照国家规定,单位职工是用人单位必须给缴纳社保的,而且是五险一金。如果自己没有稳定的单位,也可以通过自己承担全部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于两种都是社会养老保险,我们只能参加一种,而且只能享受一份养老金。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呢?
第一,从缴费角度来看: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今年国家的统一规定是在当地规定的缴费基数上下限之内,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缴费基数。
可以选择按月、按季度、按半年、按年缴费,但是不可以跨年补缴(一般情况下)。
灵活就业的缴费比例一般是20%,按照最低基数缴费,现在一年也得1万多元。比如山东省去年的缴费基数下限是4416元,每月需要缴纳883.2元,一年是10598.4元。今年目前还使用这一缴费基数为临时缴费基数,但是会补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般是每年缴费一次,但缴费档次非常灵活,从每年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像山东省的最低缴费档次是350元,最高缴费档次是8000元,青岛市甚至达到了12000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缴费不足15年,一般情况下还是等到领取前可以一次性补齐的。
可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更适合收入低、不稳定的人群。
第二,从能否亏本来看:
参加养老保险可以继承的,都是个人账户的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因此参保后肯定不会亏本。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进入个人账户的只有缴费基数的8%,虽然还有丧葬费和抚恤金,但是也有一定的亏本可能。
第三,从养老待遇来看:
不管是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都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都等于个人账户余额除以计发月数。如果是60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都是139个月。但灵活就业人员55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70个月,养老金会偏低。
基础养老金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是跟社平工资相挂钩的,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能力。按照最低基数缴费15年,未来是20年,基础养老金一般都能领取1000元甚至更高。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这一部分待遇只有一两百元,这是由政府财政补贴形成的待遇,虽然不会亏本,但形成的养老能力较低。
退休以后,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是根据全国统一的养老金调整来进行的。每年都能涨个几十上百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是调整基础养老金,2025年只有20元,有条件的地区或会更高一些,但是相对待遇还是较低。
第四,从家庭抚恤来看:
灵活就业人员在退休以后去世,其家庭成员可以领到的丧葬费和抚恤金待遇还是不错的。两种待遇标准跟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领取养老金时间挂钩,最低领取11个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平均水平都达到了5万元,能够帮助家庭更好的适应参保人去世后的生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般只有丧葬补助金标准也只有1000元左右,较高的地方才6000元。
结论。
说实话,如果我们真的是为了养老考虑,首选应当是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如果为了家庭总收益概率更好,应当选择人均预期寿命更长的女性为首先参保对象。
欢迎关注暖心,与你分享更多社保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