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教联体”建设,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以首届科技节为契机,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党委委员、首席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于学峰博士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学活动。活动旨在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的实际行动,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多元化人才成长培植肥沃土壤。

一、资源整合:校社协同,共筑科普平台

1.邀请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于学峰博士作为主讲专家,针对科学教育问题症结,以“离不开的碳”为主题,结合国家“双碳”战略,从学科基础知识入手,从微观到宏观,从学识到责任,逐渐形成关于碳的科学知识链、科技应用链及生命价值链。以专业性与趣味性,赋予学生精神滋养。


2.通过线上直播形式,面向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并邀请区域初中学校及本校学生家长同步参与大讲堂;线下师生代表近600人现场互动,强化育人合力。



二、多维互动:科学普及与深度对话结合

1.于博士以碳元素为主线,从生命起源到现代科技应用,通过真实案例、形象比喻和互动问答,将复杂知识通俗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碳与未来”。

2.活动后,课程管理部组织专家与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代表围绕“科学类特色人才培养”展开研讨,探讨学情背景下科学教育“沃土”计划及“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的平衡,开阔教师育人眼界,丰富科学施教策略。


3.学校结合讲座内容,引导同学们学习科学家深研细耕、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号召学生从日常环保行动做起,践行“减排增汇”,并勉励其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三、宣传延伸:互联互通,扩大社会影响力

活动全程通过通过网络宣传,辐射社区、家庭,强化家校社联动效应,构建积极的舆论环境,营造全民参与科技教育的良好氛围。


中科院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索热情,多名学生表示将结合讲座内容开展课题研究,部分班级已启动“校园碳足迹调查”实践项目;通过专家座谈,教师团队获得科学教育方法指导,地理组计划开发“双碳”校本课程;线上直播吸引超2.8万人次观看,家长反馈“活动拓宽了孩子的科学视野”。

此次活动以学校为枢纽,链接科研机构、家庭及社会,将科学知识学习转化为行动倡议,引导学生从生活点滴践行科学精神。通过此次活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上迈出坚实一步,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教联体建设,持续探索多元合作路径,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声明

本文来 源于济南市莱芜第十七中学。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