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萝卜夏吃姜,三伏常吃醋泡姜。

姜,这种世界各地普遍可见的香料,不仅在饮食中广泛应用,还常作为民间草药使用。生姜的用途极为多样,常见于多种食品中,如蔬菜、糖果、苏打水、泡菜以及酒精饮料,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丰富的口味与药用价值。

可口可乐甚至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加热饮用汽水,生姜味的可乐。在笔者来看,这就是“姜糖水”的另外一个变种。

个人浅见,我对美食文化的理解是:若能乐于接受各式口味的美食及多样化的烹饪手法,便也能拥有包容不同思想与人群的胸怀。唐诗《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佳句,而如今,更有融入姜味的加强型葡萄酒“梅白葡萄干姜酒”,为美食文化增添别样风味。

我之前有讲,了解凉州文化的前提条件是了解整个华夏文明的进程

以凉州(武威)为中心,我们可以将视野扩展至全球。就如同武威文旅的主要客群一样,笔者的目标群体是那些渴望深度文化体验的高净值游客。武威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产品,完全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提及“A5级和牛”,人们或许首先会想到日本,但鲜为人知的是,武威也有属于自己的顶级牛肉“汉和牛”。除此之外,还有西凉仙紫葡萄凉州彩椒凉州熏醋古浪红秃头小麦大柳西瓜民勤人参果武威冰激凌萝卜黄羊甜糯玉米凉州核桃油凉州迷你胡萝卜以及甘草味瓜子等诸多特产,这些丰富的物产不仅彰显了武威的地域特色,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继续说生姜吧。

怎么没有人会提到“神仙汽水”canada dry?这款备受欢迎的饮料,留学生群体知道的肯定很多吧。作为加拿大国宝级的苏打汽水,它以独特的口感以及丰富多样的饮用方式,俘获了无数人的味蕾。无论是单独品味,还是作为调酒的基底,Canada Dry都能带来非凡的体验,这使得它在众多饮品中脱颖而出。笔者在某音上买过这款饮料,虽然名为姜汁汽水,但实际口感并不辛辣,而是带有柔和的甜味和恰到好处的辛辣感,清爽宜人。

这让我马上想到了武威人吃烧烤必点的“西凉姜饮”。


西凉姜饮是需要搭配烤猪蹄的,这在武威都是标配。

西凉姜饮于武威的西凉啤酒厂,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饮品之一。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独具特色的饮品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963年,最初作为农垦企业以生产农机配件起家。直到1984年,企业转型开始酿造啤酒,并逐步在甘肃地区崭露头角。1997年,通过并购兰州啤酒厂,西凉啤酒厂实现了规模扩张,成立了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稳固了其在区域市场的领导地位。

西凉姜饮以其甘甜清爽、去油解腻的独特口感广受欢迎,这种独特的姜啤风味不仅能够完美中和烤猪蹄带来的厚重感,而且由于不含酒精,使其成为适合全天候饮用的健康选择。相较于传统碳酸饮料,西凉姜饮以新鲜生榨姜汁为核心,巧妙地融合了麦芽的香气与碳酸气泡,带来清爽且不易胀腹的饮用享受。这使得它成为搭配烤全羊等西北美食的经典之选,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2004年6月,青岛啤酒集团与甘肃农垦啤酒股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了青岛啤酒武威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合作被视为“强强联合”的典范,旨在整合青岛啤酒在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西凉啤酒在优质原料(如武威大麦)和西北市场基础方面的资源。自此,西凉姜饮这一品牌得以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

很多人都在找Canada Dry在国内有没有竞品,那笔者就必须给你推荐来自凉州(武威)的“西凉姜饮”。作为一种口感独特的碳酸饮料,西凉姜饮无疑可以成为Canada Dry在国内的绝佳替代品,为您带来别样的味蕾体验。

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欢迎大家来武威!体验西凉姜饮的豪爽!

本文作者:慕容洞唐

本文封面图片:凉州莲花山

编辑后记:

崇文尚德、包容创新。凉州(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处,这一独特的地理坐标使其成为多元文明碰撞的天然熔炉。

武威自古为河西走廊核心城市,古人称为“凉州”,因为武威是唐诗《凉州词》的发祥地。武威是从洛阳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的交汇点。历史上,武威长期是西北地区的行政中心,因此武威还有“西北首府、天下要冲”的美誉。现代地理上,武威处于北线(包头-武威)与中线(西安-武威)铁路交汇点。武威有望延续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成为现代西北的交通枢纽。

自汉代设郡以来,匈奴的勇武、鲜卑的豪迈、吐蕃的神秘与中原的礼法在此交织,佛教的慈悲、道教的哲思与儒家的仁义在此对话,形成了"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苍茫包容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多元。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亦称雍州、凉州、雄州、亮州、猪野、雍凉、盖臧、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雍郡、凉郡、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金凉州、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三骡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金天奥区、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雍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凉州畜牧,天下饶;凉州绯色,天下最。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文学和辞曲上著名的《凉州歌》、《凉州曲》、《凉州词》、《凉州令》(误传为梁州令)、《凉州》、《凉州大遍》、《凉州小遍》、《凉州伎》、《凉州乐舞》、《凉州赋并序》、《凉州阁序》、《武威赋》就产生在这里,享誉海内外。可以说姑臧凉州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凉州将军(正一品),甘肃总督(撤消,正二品),凉州提督(从一品),专城凉州副都统(从一品),凉庄副都统(撤消,从一品),凉州镇总兵(正二品),甘肃巡抚(从二品),甘肃提督(从一品),凉庄道台(后甘凉道台,从三品),甘肃按察使(正三品),甘肃镇总兵(正二品);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凉州(今武威)是古西北首府,是西北第一大城,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和历史名人(西北胜迹、西北胜族)。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得意弟子严耕望说「凉州赛于长安」,就是说凉州(武威)比长安还要繁华鼎盛。「凉州学」「敦煌学」知名学者齐陈骏先生指出:“古代真正的西部文化在凉州,而凉州的中心,则是武威郡”;齐陈骏先生认为西部文化“是中原汉族的农业文化、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以及西来的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融合体”。

实际上凉州文化是洛阳文化的承续,凉州金氏(武威金氏)金日磾虽在西汉大放异彩。但纵观凉州历史,凉州武力豪族(凉州集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的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东汉六大家族,与凉州关系密切,武威窦氏更是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东汉的进程。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太尉段熲、太尉贾诩、明元郭皇后、雍凉大都督司马懿等,都与凉州(武威)有关。

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文化本为魏晋风骨,来自曹魏。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文化遗产,而西晋的士大夫阶层中,又以京兆杜氏、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为文化核心,这群人仕西晋司马家,后代因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多避乱西北前凉姑臧与凉州本地的武威贾氏、武威阴氏等共同治理凉州,开办学校,故汉文化并没有在十六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凉。

正是由于这一群人来到西北的核心凉州才有了前凉的盛世。而后,后凉延续了前凉的文化和建筑遗产。而后,南凉继承北凉、西凉。而后,西凉、北凉亦继承南凉。而后,北魏攻灭十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凉,亦全盘吸收北凉之文化于人口。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

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洛阳和凉州的文化接力,让陈寅恪先生连连惊叹。十三朝古都洛阳和西北第一城凉州城,就是如此的文化渊源。

凉州(武威)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更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名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也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未来,凉州将继续扮演着连接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创新重要角色的同时,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更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