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肆宣传的苏35竟然如此轻易地被击败。

这款战斗机曾是中国空军的心头好,不惜以高价购入了24架。

这架看似依然强大的重型战斗机,在国内演习中却连自家的歼10C都打不过。

不仅如此,多个排队订购苏35的国家也悄悄退了货。

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失宠”。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批苏35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呢?

从神坛跌落的明星战机

苏35刚到中国的时候,确实备受瞩目。

当时歼20还没有大规模服役,中国正面临第五代战机的“空窗期”。

2015年,中国一口气购买了24架。

苏-35以其远大的作战半径、超快的速度以及号称“极致”的机动性能,看起来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然而理想终究要面对现实的考验。

原本备受追捧的苏-35在中国军队的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随着歼20逐步成熟、歼16迅速普及,就连歼10C的雷达和导弹系统也在演习中直接“压制”了苏35。

当初多国订购苏35,可后来纷纷退货。

原因并非飞机性能不足,而是因为美国的制裁。



只要敢买俄罗斯的战机,美方就会立刻采取措施进行封锁、断援和打压。

苏-35并不是不想拓展国际市场,但每走一步都会触雷。

在雷达系统上,苏-35仍然停留在无源相控阵时代,而各国新一代战机早已普遍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

再看看战场上的表现。

俄乌冲突中,有关苏-35被便携式导弹击落的消息传出,不管消息真假如何,这种传闻本身就足以让外界对这款战机产生心理落差。



这本应该是俄罗斯手中最能打的一张王牌,结果却陷入了“低空送死”的尴尬局面。

其实也不难理解,俄罗斯空军缺乏足够的精确制导弹药,只能让战机低飞投弹,这种战术下任何飞机都会面临风险。

但从本质上说,苏-35的问题更多是“非战斗之过”。

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发动机方面。

苏-35配备的117S发动机,是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涡扇机型之一,具有极高的推重比和稳定性,尤其在高机动性方面表现出色。



中国航空工业过去一直在发动机领域存在短板,苏-35的到来相当于送来了一套“样板库”。

光是能够拆解研究、试飞对比,就已经是一次技术突破的机会。

此外还带来了理念的转变。

苏-35依赖近距离格斗和高机动性,这种设计理念在对抗隐身战机的时代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但它的出现反而促使中国更加坚定地发展“超视距空战+信息优势”的研发思路,加速了国产AESA雷达和先进导弹系统的发展。



苏35,是否还值得信赖?

不可否认,苏35的确有其价值。

2015年,中国空军正处于一个技术断代的关键时期。

一边是老旧的歼-11B,另一边是尚未成熟的歼-20,中间的过渡非常艰难。

苏-35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117S发动机性能强劲且稳定,其推力矢量系统在近距格斗中表现卓越,它具备长航程、高载弹能力,是一个优秀的作战平台。



在远海护航、钓鱼岛及台海方向的高强度巡逻任务中,它是当时最可靠的远程战机。

苏35可以作为教材、参照系和对比标杆。

通过与国产型号逐项分析比较,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

歼-20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一方面是技术追赶的加速,另一方面是战略决策的日益明确。

这种转型使得那些过于依赖单平台性能的战机开始显得笨重、迟钝。



苏-35并没有错,只是没能赶上这趟列车。

苏35的问题不仅在于“老旧”,更在于“孤立”。

它无法完全融入中国空军的体系,许多通信协议、作战逻辑和数据交互都存在障碍。

虽然它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但无法听懂指令,也无法融入团队战术链路。

可以让它独自突防,但无法让它与歼-20、预警机、电子战机协同作战。

这就注定了它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用得上,但用不好”。



在乌克兰战场上,苏-35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反而成为了低空活动时被便携导弹猎杀的目标。

这并不是飞机性能的问题,而是俄军战术出现了偏差。

他们无法保障制空权,也不讲究体系配合,硬是要让苏-35承担近距离对地压制这种不适合它的任务。

如今的苏-35依然在服役。

经过改装后,它可以挂载国产导弹,接入国产系统,继续执行远海方向的战略威慑任务。

苏35不会很快退役。



苏35已经从“希望之星”变成了“补位角色”。

中国空军的选择早已发生了改变。

中国空军的真正转型是从“性能导向思维”转向“体系作战思维”。

现在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某一架飞机有多强,而是它能否接入整个体系,与指挥系统和无人机联动,能否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和精准打击。

这一点上,苏35根本无法满足要求。

它无法兼容中国空军的数据链,不适配最新的作战网络,即使再强大也只是“孤军奋战”,最多只能担任伴飞任务,无法胜任中枢任务。



苏35的价值逐渐退化为“巡逻任务”和“护航展示”,真正的前线任务已经被歼20、歼16等接管。

当年花费巨资购买苏35,并不仅仅是为了战斗本身,更是为了研究矢量发动机、航电集成、飞控逻辑,乃至俄式空战理念。

另外,在“非一线战区”,它仍然有一定的用途。

在远程巡逻、战略展示任务中,它也是一枚合格的棋子。



环球网2018-11-2924架苏35全部交付中国?国防部:按计划正常推进



环球时报2019-04-17俄媒:俄售华24架苏35战机已全部交付,合同总价值25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2022-07-21“一架苏35战机被击落”!俄媒:欧洲最大核电站遭乌军无人机袭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