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成长的荆棘山岗,
走过人生的湍急峡湾,
我们像一根唱针
被放到唱片上独自吟唱,
内心忐忑而茫然。
此时,一只头雁破开的气流,
将为随后起飞者带来幸运的托举,
女性书写计划的意义便在此。
《 瑞丽伊人风尚》
邀请100位各领域的优秀女性,
讲述阅读给她们带来的人生智慧,
并认真书写她们各自精彩的心路旅程,
分享愧悔与骄傲、思考与取舍,
以及向内探索的丰硕收获。
当赵小黎“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个展
为绚烂的玫瑰宇宙不断制造着热度时,
对这次展览策展人张维娜的关注
就自然变得理所当然。
在她的展览构想中,
“艺术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是有温度的,
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
而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生活的桥梁。”
张维娜
策展人
张维娜的策展之路始于单向街书店。这间以文学和思想著称的独立书店,让她沉浸在艺术的场域,并与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家相识。徐冰、陈丹青、刘小东、赵半狄这些在当代艺术领域颇有见地的艺术家,以及他们的思想激发了张维娜对当代艺术的关注与兴趣。“有人说小说升华了生活,诗歌让文字超越了文字,而我觉得艺术直抵那些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境地。”在书店工作的日子里,书店中有一处艺术空间,常举办小型展会,这也成了张维娜策展生涯的起点—在那里感受到了一场精美的展会所给人带来的成就感,于是她冒出了做策展人的想法。
“策展人不仅仅是展览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更应该是艺术家的共鸣者和传播者。”在她看来,策展最重要的在于发掘艺术家尚未被发现的隐秘之处,“策展不仅仅是组织展览,更是对艺术家和观众负责。”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策展工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她的展会中,艺术品从未冷冰冰地放在展示柜中用来欣赏,而是通过精巧的设计与生活、日常和情感息息相关。
无论是将书法艺术带入日常生活场景的三源里菜市场书法展,还是融合历史与现代艺术的“良渚古城遗址”展览,张维娜的策展总是让人眼前一亮。2021年五一期间,一场充满烟火气的艺术革命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拉开。展览以“民以食为天—邱志杰市集书写”为主题,将千年书法艺术化为莴笋叶上的露珠、剁肉案板上的节奏、讨价还价的韵律,以鲜活的生命力诠释了“艺术即生活”的哲学命题。
张维娜像在市井中变戏法,将书法与食材融合出新花样。水产区玻璃上“我是姜太公的猎物”的书法与游动的鳜鱼相映成趣;菜刀寒光上“痛快”二字力透钢背;鸡蛋壳的细碎裂纹间,墨迹如蛛网般蔓延;悬于空中的书法装置令人拍案—“梦里依稀茴香豆”的横幅在穿堂风中摇曳,鲁迅笔下孔乙己的辩驳与市井叫卖声重叠,产生了超现实的共鸣。她意外于这次创作成为网络热点,也同时在思考观众热议的必然性。“展览的成功之处得益于这个展览的策划—就是不在美术馆办艺术展。这个展览至今被数不清的展览模仿,可以说给后续的很多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了启发。”在张维娜看来,艺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而是与生活、日常和情感紧密相连的存在。“艺术不仅是用来欣赏膜拜的,而且是切切实实与生活、日常和情感息息相关的。”张维娜说。这种理念贯穿了她的策展生涯,也让她在每一次策展中都能找到独特的视角,赋予展览温度和深度。
张维娜也从中收获良多。张维娜坦言,与每一位艺术家合作,都能触发她对艺术工作新的思考。“我希望通过这些展览,打破现代社会的专业艺术分工,共建一道崭新的艺术风景。”
“我至今仍然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圈里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在文学圈里流连忘返的人。”对于张维娜来说,策展并不是工作,更像是一种对世界表达的方式—以艺术和文学,探索创作的永恒魅力。在她看来,灵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过去所有知识积累的厚积薄发。每一次策展,都是她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表达。
与世人印象中女孩应有的乖巧相悖,张维娜力图打破一切刻板化的存在。而如今,张维娜更希望从女性创作者出发探索更多可能。花瓣娇艳却独有姿态,香气馥郁且不失坚韧,“玫瑰”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三月微风拂过张维娜精心栽种的“玫瑰园”,“玫瑰园”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叙事如藤蔓般自然缠绕。她精心构建过的每个展陈空间都跳动着生活的脉搏,邀你来倾听关于艺术与文化的一次深情对话。在携手新锐艺术家赵小黎共同呈现的名为“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的艺术个展中,赵小黎的艺术作品色彩鲜艳、风格独特,围绕女性主题,展现出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表达。这场展览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女性力量与艺术表达的深刻对话。
“只有玫瑰才能盛开如玫瑰。”张维娜喜欢这次展览的主题, “展览的主题源自我很喜欢的女诗人辛波斯卡。”她希望借此展现女性在她的时代所绽放的艺术力量。展览中有一处由张维娜操刀设计的开放性互动艺术装置—《送你一万朵玫瑰》,她邀请观者进入艺术空间将每一朵新鲜的玫瑰插入装置作品内,使其自然枯萎。在这次创作中,张维娜想让每名观众重新理解“玫瑰之名”。在她看来,玫瑰不仅是美与爱的象征,更是女性内在韧性、创伤与自我修复的隐喻。
“赵小黎在属于她的时代绽放,她的绘画基于她的个体经验,也有她的个性表达,将她的情感绘画向所有人开放,令更多的女性看到玫瑰盛开的力量。”张维娜希望观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能够走近艺术家,与她共创艺术作品。她认为,艺术不应该只是单向的欣赏,而应该是双向的互动与共鸣。
张维娜始终认为,魅力的本质是自由的表达,而女性艺术家的真正魅力,在于她们以艺术为武器,既对抗外部世界的规训,又不断与自我和解。“她们的作品证明:性别不是创作的边界,而是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得以看见被忽视的真相、被压抑的情感和未被言说的历史。这种魅力,终归属于人性深处的对自由表达的永恒渴望。”
《同行:女性解放时代的艺术》 这本书从全新角度回顾了女性艺术运动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合作与集体精神在女性解放运动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艺术作品如何在女性主义的框架内诞生,同时又挑战这些既定范式与语境。书中还涉及多个影响深远的艺术团体,如加州艺术学院女性主义艺术项目(Feminist Art Programme at Cal Arts)、黑人女性艺术家组织(Black Women Artists lnc.),以及出版物 “Heresies”等。同时,也关注了如露西·R.利帕德等女性主义批评家和策展人的贡献。
监制/陶玲
执行/伊娜、何肆(张维娜部分)
版式设计/王平
新媒体编辑/Jasmine
新媒体排版/N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