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鞍山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履职要求,全面落实最高检听庭评议活动部署及省检察院“三促三提升”行动方案,锚定“出庭履职能力提升”核心目标,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听庭评议活动全域覆盖、全链贯通、全员参与。2025年4月以来,马鞍山市县两级检察院已累计开展听庭评议活动7场次,覆盖一审、二审、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各领域案件,推动形成“办案出庭—复盘总结—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实现听庭评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深度跨越。
选案求“精”
多元维度筛选,锚定典型案例
坚持类型全覆盖、主体全纳入、问题全聚焦的选案原则,构建分层分类、靶向筛选的机制,确保听庭评议精准滴灌。
在案件类型上,聚焦“小案”背后的“大规范”,选取博望区检察院办理的徐某某诈骗案、当涂县检察院办理的郭某某盗窃案等常见多发案件,围绕犯罪数额认定、证据链构建等基础问题深研细究;同时紧盯新型领域“专业课题”,将花山区检察院办理的假冒注册商标案、和县检察院办理的危害珍贵野生动物案、马鞍山市检察院办理的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上诉案等纳入评议范围,破解涉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领域的出庭履职新难题。
在办案主体上,突出“头雁效应”,选取院领导、部门负责人等资深检察官主办的涉知识产权犯罪等案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关注“新兵成长”,将新入额检察官承办的案件纳入评议,助力青年干警扣好“出庭第一粒扣子”。
在选案方式上,推行“自主申报+随机抽选”双轨制,有针对性选取典型案件开展“定向听庭”,市检察院围绕二审上诉案件特点选定认罪认罚后反悔的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同时通过“推门听庭”,随机抽选含山县、当涂县检察院日常庭审案件,直击公诉人真实出庭水平。
通过立体化选案机制,实现“常见案件抓规范、新型案件破难点、领导案件立标杆、新人案件打基础”的分层培育目标,让每一次听庭成为破解共性问题的“解剖课”、提炼司法经验的“研磨机”。
评议求“深”
全流程精细评估,做实类案指引
建立“庭审观摩—多维评议—规则转化”的闭环流程,从单个案件评价向共性规则提炼的深化拓展。
庭审观摩环节突出“沉浸式”体验。听庭人员全程跟进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核心环节,精准记录公诉人在法律文书规范性、讯问策略逻辑性、举证质证条理性、庭审礼仪严肃性等方面的表现。如博望区检察院听庭干警聚焦诈骗案庭审中诈骗数额认定等辩护人质疑的关键点,详细记录举证节奏、答辩技巧等细节;雨山区检察院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听庭中,针对长达6小时庭审的控辩交锋,重点标注证据分组出示效率、争议焦点捕捉能力等观察点。
复盘评议环节推行“清单式”评估。围绕庭前准备充分度、庭审程序合法性、法律适用精准度、争议焦点把控力、突发情况应对力“五大核心指标”,锚定具体评议要点,开展“解剖麻雀式”研讨。和县检察院评议危害珍贵野生动物案时,既肯定公诉人条理化举证、精准化释法的亮点,也直指部分法律文书表述可优化、庭审应变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市检察院在二审案件评议中,针对认罪认罚反悔案件的庭审重点,从程序合法性论证、上诉理由驳斥等维度提出系统性改进建议。
成果转化环节注重“标准化”输出。通过“一庭一议一指引”机制,将个案经验转化为通用规则。当涂县检察院针对盗窃案庭审问题,制定《常见出庭问题提示单》,明确数额认定证据链构建、辩护意见分类回应策略等实务要点,力争形成办理一案、总结一类、规范一片的辐射效应。
参与求“广”
多元主体协同,织密监督赋能网络
构建检察主导、外部协同、社会参与的开放式评议格局,以立体化监督倒逼出庭质效提升。
内部组建“专家型”评议团队。整合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资深检察官、办案骨干等力量,发挥“传帮带” 作用。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带队评议二审案件,从二审程序功能发挥、公益诉讼与刑事诉讼协同等宏观视角提出建设性意见;博望区检察院组织“资深检察官+青年干警”结对评议,在诈骗案复盘时开展举证策略实战教学,助力经验传承。
外部引入“监督型”评议主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拓宽监督视角。和县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危害珍贵野生动物案庭审,从司法公开透明度、社会危害性阐释等角度提出改进建议;雨山区检察院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中,吸纳人民监督员、群众代表参与评议,其提出的释法说理通俗化、庭审礼仪规范化等意见被纳入整改清单,以“外界视角”倒逼公诉人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通过邀请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形成内部业务指导有高度、外部监督评价有准度、社会协同共治有温度的立体化评议生态,让听庭评议成为提升司法公信的“连心桥”。
提升求“长”
靶向训练强基,构建长效赋能机制
以“三促三提升”行动为统揽,将听庭评议成果转化为能力建设的“施工图”,推动出庭履职能力建设常态化、体系化。
强化“实战化”训练。探索打造“对抗式实训+模拟庭审竞赛+专项法律研讨”立体化练兵矩阵。持续抓实听庭评议活动常态化开展,针对新型疑难案件组织跨区域案例研讨;当涂县检察院建立《常见出庭问题提示单》动态更新机制,结合听庭发现的共性问题,定期开展举证质证微课堂、法庭辩论工作坊等活动,让岗位练兵更具针对性。
深化“协同化”监督。积极探索与律师协会、高等院校共建听庭评议智库,推动“理论研究—实务操作—社会监督”深度融合。市检察院扎实推进人民监督员工作机制在听庭评议工作中落地落实,向社会公众展示听庭评议流程,扩大司法公开影响力,构建检察主导、社会协同的能力提升共同体。
健全“闭环式”整改。建立“问题台账—专项整改—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确保“改一件、成一事、带一片”。和县检察院将危害珍贵野生动物案评议成果融入生态环境类案出庭指引,明确公益诉讼诉求表达、生态修复方案释明等出庭要点,以制度建设固化听庭成效。
第8724期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终审丨任小玲 二审 丨吴荧
来源丨马鞍山检察微信公众号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