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凌晨,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了军事攻击。
印度官员称,印方发动的“辛多尔行动”袭击了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九处地点。印度强调袭击专门针对伊斯兰激进组织“穆罕默德军”和“虔诚军”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而非民用、经济或军事设施。
但巴基斯坦否认了这一说法,巴基斯坦称,有六个地区的平民和清真寺遭到袭击,造成8人死亡,其中包括儿童,另有35人受伤。
巴基斯坦称其出于“自卫”目的击落了五架印度空军战机和一架无人机,并声称被击落的战机包括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印度方面没有对此回应。
随即巴基斯坦方面予以炮火还击,印度军方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三名平民在巴基斯坦军队越境炮击中丧生。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表示,巴基斯坦“完全有权对印度的战争行为作出适当的回应,我们绝不会允许敌人的邪恶目标得逞。”
这是自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印度对邻国巴基斯坦境内发动的最大攻击。至此,印巴战事升级 ,这个南亚火药桶成为2025年世界新的前线。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针对游客的袭击事件后,印度就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双方战事不断升级。
4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军队和安全部门负责人闭门会议上授权军方“完全行动自由”,即由军方决定回应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的“方式、目标和时机”。
莫迪所谓宣布给予军方“完全行动自由”,即表现强硬,也是一种甩锅的做法。与2020年加勒万河谷与中国发生冲突时表现非常相似。
当时,莫迪将开战权下放给当时的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纳拉瓦内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事后得知,如果开战,印军可能面临惨败,因为解放军最强的重装合成旅已经部署至边境,但印军并未发现。幸运的是,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和平的选择。
印度的所谓“巴基斯坦支持恐怖袭击”的指控不太站得住脚。近年来,巴基斯坦国内经济与社会问题压力山大,一直在寻求与印度改善关系。
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十分猖獗,还多次攻击巴境内的中国人,破坏中巴经济合作,巴基斯坦军方能力有限,并不能有效约束恐怖分子。
印度也非常清楚,但事情闹大了需要找一个替罪羊,同时也掩盖在印控克什米尔出现的政策失误问题,2019年印度修宪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自治地位’之后,导致社会矛盾加大。
印度总理莫迪非常善于利用民族问题,边境问题来煽动民族主义,转移民众视线。
另外,现在印度与美国正在商谈关税问题,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强硬就是对中国的强硬,以此作为投名状来讨好美国,换取关税减免,得到美国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好处。
美国副总统万斯看来是个超级神棍,拜访教皇第二天,教皇就过世了;到访印度才几天,印巴就开战了。
这无疑让人疑惑美国在其中扮演的什么角色。
发动对巴基斯坦的“辛杜尔行动”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与美国国务卿兼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鲁比奥进行了交谈,并向他简要介绍了“辛杜尔行动”,称该行动重点突出、精准到位。这些行动经过深思熟虑、负责任,并且旨在避免升级。没有巴基斯坦的平民、经济或军事目标遭到袭击。只有已知的恐怖分子营地成为目标。
之前,特朗普在白宫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存在已久,这两国1500年都这么过来了,他们自己能解决的!希望这场冲突能够尽快结束。
美国表面上表示不想介入,可美军C-17运输机已从卡塔尔空军基地飞抵印度,这一行动被解读为美国在向印度传递支持信号,同时也保持一定战略模糊性。
现在的美国在应对俄乌战争和也门胡塞武装已经有多重压力,关税战也让美国焦头烂额,可要在中国周边挑起一些冲突,以此干扰中国的精力,这向来是美国的一贯作风。
要知道印度比菲律宾可强多,连弱小的菲律宾美国都支持,何况印度。美国可以在南海和中国的西南部造成两个热点,来消耗中国。
印度的长期盟友俄罗斯也表态支持印度。
5日,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通电话,普京在通话中就克什米尔恐袭致印度公民遇难表示“诚挚哀悼”。两国领导人强调,必须毫不妥协地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双方强调了俄印关系特别优先合作的战略性质。这种关系不受外部影响,并将继续在各个方向上蓬勃发展。普京还接受了印度的邀请同意访印。
普京的意思也很明了,会支持老朋友反恐,强调了“特别优先合作的战略性质”。
俄乌冲突已经三年多了,俄罗斯经济因为遭到西方的制裁难以全面恢复。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占其总量的四成,俄罗斯不能失去印度这个大买主。
另外,这个世界如果出现新的冲突,俄乌冲突就会黯淡下去,乌克兰就会越来越不受重视。
印巴冲突加剧,印度会更加依赖俄罗斯,这也是普京希望看到的。俄罗斯借中印缓解西方制裁压力,又用印度牵制中美影响力。
中国当然不希望事态扩大,4月27日,王毅应约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电话。
王毅表示,中方始终支持巴方坚定实施反恐行动。作为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充分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支持巴方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中方支持尽快开展公正调查,冲突不符合印巴各自根本利益,也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推动事态降温。
中方既表现了坚定的支持,也希望“保持克制,推动事态降温。”
国际上总体判断是,不会出现大的战事,印度巴基斯坦都是拥核国家,撕开了打对谁都没有好处。印度虽然经济强于巴基斯坦,但打仗不行,何况巴基斯坦身后还有中国。
但挑事的人不担心事大,总有国家不希望世界平静。印度已经对巴基斯坦断水,媒体声称是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时候了。
当印度水闸落下,巴基斯坦导弹竖起,这场危机撕开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真相: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命运不过是筹码;核威慑神话下,人类离毁灭只差一次误判。
这件事给中国提了个醒,与其被美国在周边不断挑事,中国应该走出去,攻击是最好的防守。中东就是美国最大的软肋,中国已经开展与埃及的军事合作,运20 出现在黎巴嫩首都机场。
对此,美国和以色列都没有声音,但震撼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