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勤县西渠镇青土湖畔,成片的梭梭林随风摇曳,沙地中一株株肉苁蓉破土而出,迎来了丰收的黄金季节。这片曾经的“风沙口”,如今通过发展沙产业,不仅筑牢了生态屏障,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肉苁蓉迎来“丰收季” 聂兵远 摄
青土湖位于巴丹吉林与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曾因干涸沦为荒漠。自201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启动以来,通过压沙造林、生态输水等措施,青土湖水域面积恢复至26.6平方公里,旱区湿地达10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显著回升。依托生态恢复,当地大力发展梭梭林嫁接肉苁蓉产业,实现“沙里掘金”。民勤县芸丰苁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德荣介绍,合作社自2013年开始在青土湖承包梭梭林,探索发展梭梭林人工接种肉苁蓉,目前种植面积已达4600亩。
据了解,肉苁蓉的生长与梭梭树息息相关,只有管护好梭梭林,肉苁蓉的质量和产量才能得到保障。为了提高肉苁蓉的产量和品质,合作社定期为梭梭林浇水、施有机肥,并及时防治病虫害和鼠害。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如今青土湖的梭梭林郁郁葱葱,不仅有效阻挡了风沙,还为肉苁蓉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寄主。
今年,由于气候适宜,管理得当,肉苁蓉长势喜人,预计产量将超过去年。何德荣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开始采收肉苁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产量有望达到150吨左右,按照当前市场价格,预计收入可达400万元。”
采收季节,周边村民纷纷来到种植基地务工,每天有上百人参与采收工作,人均日收入可达200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扶贫车间”。正在基地劳作的村民侍明德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肉苁蓉产业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漠奇葩苁蓉花 聂兵远 摄
此外,青土湖肉苁蓉种植基地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武威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探索高效、优质接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优质肉苁蓉种子培育,大力推广有机肥和采用生物防虫法,产品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农产品”认证,注册的“大漠嘉蓉”肉苁蓉被认定为“甘味”品牌,2018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称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肉苁蓉产业中,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致富之路,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实证地。
近年来,民勤县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建成300余公里防风林带,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11.52%提升至目前的18.28%。梭梭林不仅固沙成效显著,更为肉苁蓉产业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基础。同时,民勤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光照充足、温差大、隔离好的独特资源禀赋,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原则,积极探索适合民勤的沙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民勤县域发展的“人沙和谐”之路。目前,全县建设肉从蓉、甘草、锁阳等沙生药材基地10万亩以上,培育专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12家、各类农民涉林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9个,拓展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
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赵兵彦表示,民勤县将积极推进沙生中药材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开展接种、采种及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夯实产前管理、产中技术、产后销售,拉长产销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以沙治沙 ”“点沙成金”。(记者:聂兵远 富成鳞 吴苗)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李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