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5月6日有几个互有关联的事情。
01
第一,加拿大新当选的总理卡尼5月6日将抵达华盛顿,同时跟美国总统特朗普展开会谈。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威胁要吞并加拿大,使它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卡尼对此坚决反对,并一再强调称,只有在加拿大主权得到尊重的情况下,他才会踏上美国的土地。
如今卡尼已经踏上美国土地,那他与特朗普之间有没有事先密谋?或者有没有一些暗示?
关于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卡尼5月6日在华盛顿与特朗普的谈判,势必非常艰难。因为特朗普此前在接受专访时,曾再次提出要吞并加拿大,并声称虽然他不会对加拿大动武,但会为此不断地谈下去。
换言之,特朗普对加拿大志在必得。
关于吞并加拿大一事,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美国本来就每年给加拿大提供2000亿美元的补贴,所以还不如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个州,这样一来美国既不需要继续为其提供补贴,同时双方还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显然是特朗普作为商人,尤其是作为地产发展商的一种思维。
虽然加拿大的确跟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所以美国要强行吞并加拿大,即便是采取积极手段,也是对加拿大领土主权的伤害。
一个非要吞并,一个坚决抵抗,所以5月6日就有很多好戏看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卡尼重新被选为加拿大总理,与刚刚在5月3日结束的澳大利亚选举,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在加拿大是自由党卡尼获得了胜利,澳大利亚则是工党阿尔巴尼斯再次获得胜利。
但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舆论都认为,卡尼和阿尔巴尼斯再次获胜,背后与特朗普一些损害贸易、保守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换句话来说,在特朗普对全世界“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内部的保守势力,不得不让位于像加拿大的自由党、澳大利亚的工党这些捍卫国家主权、自由的党派。
而这与欧洲发生的情况截然反差。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如今特朗普政府遇到了两个在盟友范围内的对手。
一个是加拿大的卡尼,坚决不低头更不会任由美国吞并加拿大;另一个则是澳大利亚的阿尔巴尼斯,虽然在澳美英等军事联盟问题上,愿意跟美国站在一起,但更多的是想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
02
第二,5月5日,欧洲也发生了一件跟中国、亚洲密切相关的事情,即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三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意大利米兰发表了一个共同声明。
声明里明确指出,贸易壁垒正在分裂全球经济,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同意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以便快速应对自然灾害、疫情等引发的各种危机。
大家可能会感到奇怪,东盟和中日韩这十三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为什么不在东南亚,或中日韩这些成员国的首都城市召开会议,而选择在意大利的米兰?
这是因为几天前,亚洲开发银行正在意大利举行年会,因此,这项声明其实是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期间发布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亚洲开发银行的年会要在意大利举行?
当然,这可以说是一个巧合,毕竟即使一家公司,也有自己选择年会地址的自由。但从国际惯例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想象G7国家等国际组织,会在非成员国的地界召开峰会。
对于这件事,我认为不宜过度解读,但从逻辑上看,意大利米兰与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大家可以将这个问题视为一个开放命题,在闲暇之余进行思考。
从声明中可以看出,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其实是在谴责贸易壁垒,呼吁自由贸易,尽管声明中没有提及任何国家,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指美国。
此外,十三国还在声明中呼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加强区域团结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支持以WTO为核心、基于规则、非歧视、自由、公平、开放、包容、平等和透明的多边贸易体系”。
对此,有日本媒体指出,尽管声明没有提到美国,但谁都清楚特朗普政府四月初宣布的一系列“对等关税”措施,可能会对依赖出口贸易的东南亚国家造成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财务大臣也在会后向媒体表示,与会各国都重申加强经济和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所以,日本其实也参与了联合声明。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国和日本、韩国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
截至目前,我们尚未收到美韩完成谈判的消息。与此同时,从4月15日开始,整整三周时间,美国和日本的谈判也没有结束。
但在此期间,日本公明党党魁已经访问了中国,且不出意外,5月或6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可能会到中国访问。
所以,美国其实连他的盟国都搞不定。
众所周知,美国全世界共计7个盟友,但现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已经与美国离心离德,再加上美国看重的东盟国家财长、行长纷纷前往意大利,并发表了一篇具有针对性的联合声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这些国家的态度。
老实说,作为一位保守派右翼政治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一些政治主张和特朗普很相似,但唯独在乌克兰问题和自由贸易问题上,两人存在分歧。
在乌克兰问题上,梅洛尼高度同情乌克兰;在自由贸易问题上,意大利似乎并未明确支持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意大利默许了东盟与中日韩(10+3)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其国内发表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声明,这点非常有趣。
这难道不与美国的其他两个盟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所发生的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会议中各国决定扩大《清迈倡议》的适用范围,允许参与国在遭遇突发金融危机时,无需附加条件即可获得紧急融资支持。
《清迈倡议》是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设立的,旨在通过货币互换协议维持区域金融稳定。
因此,东盟与中日韩(10+3)此次之所以重申1997~1998年的《清迈倡议》,很明显是在坚定地表明他们主张自由贸易,反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且这13个国家的立场是一致的。
而且,他们是在一个亲美的欧洲成员国意大利发表了这一声明,同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站在他们这一边。此外,他们还拿出了将近30年前的《清迈倡议》。
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后勤保障措施。
因此,我认为特朗普真的要小心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效果已经非常明显了。
当然,这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形势,我认为当前的贸易战形势正在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下一步,中国不仅要在东盟与中日韩(10+3)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要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相关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这至关重要。
此外,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德国的新政府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组建,其中错综复杂,比如外长对华持强硬立场,而总理则相对老谋深算,但总体而言,德国的新任联邦政府都属于主流派。
不过,主流派有主流派的弱点,比如刚刚卸任的朔尔茨,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是德国历史上最弱势的总理,但这并不影响德国在自由贸易问题上愿意与中国站在一起。
因此,我们必须要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我再一次强调我之前所说的“一强一弱”的观点。一方面“强”,即要强化小多边,现在各种自然化生态形成的小多边,正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弱”,就是要弱化与目标国家的战略冲突,以及弱化能够引起很大误解的意识形态,而弱化意识形态对于促进中国国内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