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玲
(作者汪玲,荔枝新闻评论员,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到胖东来超市,相信很多人有所耳闻,甚至亲身体验过。这家位于河南的超市多次登上热搜,比如它将9成多利润拿出来分给员工,员工月薪八九千,有135天年假等等。最为人称道的是,这家超市不仅明码标价,还在商品上标出了利润率,也就是,我卖多少钱,赚了多少钱,消费者明明白白。但是前不久,一个叫“柴怼怼”的网红在短视频平台上称,胖东来从玉石中获取百倍暴利、“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并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这件事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昨天,河南许昌市场监管部门公布对胖东来的检查结果,结论是,胖东来的玉石产品“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鉴定证书有效”。不少网友感慨,“胖东来没辜负信任”“权威调查终还企业清白”。
20%的利润率,在珠宝行业并不算异常,甚至低于部分同类企业。但是,一些消费者轻易就信了柴怼怼的话,在对行业不了解、也没做功课去了解的情况下,轻易就信了,跟在后面去指责,还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仔细去看柴怼怼的视频,其实不难发现,他的质疑始终停留在“对比自家产品”和主观判断层面,缺乏权威第三方检测报告,也缺乏成本核算的证据支持。他的指控方式,可以说是“张口就来”。
企业接受舆论监督,天经地义。但有些“网红”的监督批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博眼球、蹭流量的“碰瓷”。对很多博主而言,黑红也是红,有网络流量就有客流量,也就有可观的收益。而这种无根据的“乱喷”“滥黑”横行网络,将给合法经营的企业造成巨大困扰。如果一家企业因为做得好而走红,就要去经历网络中伤的“闷棍”,显然不公平、不合理,更是一种不必要的消耗。几天前在社交媒体上,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发文说,如果柴怼怼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不能受到应有处罚,自己将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番激烈表态,既是对网络暴力的愤然反击,也暴露出企业在面对不实指控时的无奈——互联网时代,自证清白多么难!互联网时代,当一家企业的声誉被轻易裹挟进流量狂欢时,自证清白的成本多么昂贵!
此事中,胖东来的维权堪称“教科书式”。从主动公示进货台账、销售数据、质检报告,到连续发布5份处理公示,再到向法院递交完整证据链,这种透明化应对策略,既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行。
胖东来的这场“无妄之灾”,现实中并不少见。一家新能源汽车明星企业的工作人员就曾感慨,应对各类负面和不实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面对舆论侵权、网络“黑嘴”,企业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如何惩处造谣抹黑者?我们需要进一步健全平台监管和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侵权行为及时得到处置。同时消费者也不妨自省一下,怎么才能提升媒介素养,怎么才能避免被片面言论裹挟?或许我们只需认识到,任何企业都不是完美的,就和人无完人一样,你可以表扬,可以批评,但不能造谣,不能诽谤。企业再优秀,也不必将它捧得神乎其神,这样反而可能害了那些优秀企业。保持客观心态,给予他们应有的鲜花和掌声,也理性看待他们身上的短板和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
“玉石风波”暂时平息了,但整件事情还没完。柴怼怼在直播中不仅声称胖东来暴利,还“怀疑胖东来偷税漏税”。这样的公开言论,如果缺乏事实依据,就不仅是商业层面的质疑了,而是对一家企业的系统性污名化,甚至触及刑法中的“损害商业信誉罪”。对此,胖东来已经起诉,法院已经立案,法律会给出答案。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莫让好人难做,或许才是这场风波中最应该被听见的声音。
新闻线索有奖征集
1、报料热线:025-83187982
2、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荔枝锐评
编辑: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