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转折已出现?预测双方的谈判可能会“旷日持久”,虽然是美方主动求请谈判的,但特朗普的态度仍是关键。
5月7日,外交部发布消息,5月9日-12日,何立峰副总理将在访问瑞士期间,和美方举行会谈。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财政部宣布,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将于5月8日前往瑞士日内瓦,会见瑞士总统。同时表示,会与中国出席此次会议的官员进行会晤,讨论关税问题。
上述两则新闻,说明中美同时官宣了接下来双方要谈判的事情。虽然各自发布的消息中并未提及对方代表的姓名,但结合两条新闻可以看出,中方这次的谈判牵头人是何立峰副总理,美方的谈判代表有两人,分别是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而双方会谈的地点在瑞士日内瓦,会谈的具体时间,则在9日-12日之间的某段时间。
会谈将“旷日持久”
这将是特朗普发动“对等关税”以来,中美第一次会面。媒体对本次中美会谈非常关注。然而,笔者认为,这次会谈,可能只是“初步试探”,若想谈出结果,恐怕还要期待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笔者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特朗普政府的贪婪成性。自从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他便向全球发动“对等关税”,企图利用关税来敲全球的竹杠。说白了,关税本就是他讹诈别国的目的。所以,在特朗普不取消“对等关税”的前提下,想要促使美国和中国达成“公平、尊重、互惠”的协议,这不符合特朗普贪婪成性的性格。特朗普眼下和中国的谈判,本质上还是想占中国的便宜,只不过是占多还是占少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耐住性子,拿出战略定力继续和美国拉扯,直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方能达成最终方案。
第二,其他国家和美国谈判的先例。特朗普发动“对等关税”以来,一直期待利用和其他国家的谈判来讹诈对方。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都体验过特朗普“吃人不吐骨头”的作派。以日本为例,日本先后和美国谈了两次,都谈崩了,为什么呢?不是日本不想和美国达成协议,而是特朗普实在是狮子大开口。他不仅要日本打开市场,让美国汽车和农产品进来,还要日本买美债,要求日本提高驻日美军的军费,甚至还要日本减少或断绝和中国的贸易往来。这种苛刻的条件,让日本根本没法和美国再谈下去。也就是说,特朗普不会放弃哪怕一点占便宜的机会,他对欧盟和日韩盟友尚且如此,对中国岂能吃亏?
第三,国际贸易谈判的惯例。且不说和美国的贸易谈判,就算是其他任何国家之间的贸易谈判,本身就没有“速成”的。因为贸易谈判中牵涉多个层面的议题,其问题的复杂性有时比政治谈判更甚。我们以中韩自贸区协定谈判为例,该谈判从2012年5月启动,历经三年,到了2015年6月才签订第一阶段的协议,第二阶段到现在还在谈。为什么要分两个阶段呢?因为还有一部分没谈好,如果拖下去对双方都不利,就先把已经谈好的部分实施下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美这次在日内瓦的接触,也许只是一个“试探”,若想取得全面的协议,双方还得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最可能的结果是,双方先就某些事情达成初步协议,对于分歧的部分,以后再慢慢谈。
美方的态度是关键
讨论完双方会谈的“进度”,我们再看一下双方的“态度”。
其实,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即“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前段时间,美方持续放出风声要和中国谈判,中方之所以置之不理,并非我们不想谈,而是美方没有放下他们“傲慢、威胁、讹诈”的态度。后来,美方通过多个渠道寻求和中国进行接触,中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决定给美国一个机会。但既然双方接触,中方肯定还是会坚持自己的立场,即:贸易肯定要平等互惠。若美方脱离这个底线,这次接触也不会有太大意义。
换句话说,中国的态度一直是包容的,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我们不拒绝谈判,但也不接受威胁。
我们反观美方的态度,截至目前,美方没有和任何一个国家达成关税协议,包括它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包括它的盟友欧洲和日韩,一个协议都没谈成。究其原因,最关键的还是特朗普政府“贪得无厌”的态度。他所谓的“美国优先”,违背了“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就在昨日,加拿总理卡尼访问美国,特朗普还直接说:“没有忘记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第51个州的想法”。这种凌驾于别国之上的傲慢态度,是美国现在寸步难行的主因。所以,加拿大总理不会和这样的美国总统达成协议,他愤然而去。
卡尼走后,记者问特朗普:“美国这周将会和多少个国家签订协议?”特朗普当时就破防了,他歇斯底里地说:“我希望你们不要再问这个问题,因为也许某一天,我一次签订100个协议拿给你!”
作为一国总统,特朗普现在情绪经常失控,本质原因还是内部经济下行,通货膨胀;外部盟友离心,协议难签。特朗普现在虽然焦头烂额,但仍然不肯放弃“美国优先”的想法。如此下去,美国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中美都要谈判了,希望美国能收敛态度,希望特朗普能够放平心态。所谓的“签100个协议”,不是一国总统该说的气话。接受现实,看清世界各国的态度,才是美国接下来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