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虽说这句话只是先生的一家之言,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宋三百年,在文化领域,的确是繁荣。

就拿诗文创作方面来说,那真是大家辈出。唐宋八大家出自宋朝的有六人,千古文章四大家,宋朝也占其二,两宋期间以善写诗词留名后世之人数不胜数……



柳永、二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秦观、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大名,在后世更是如雷贯耳。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相对比较冷门的诗人——刘攽(bān)。

刘攽,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江西樟树人。刘家是书香门第,刘攽的父亲刘立之与叔伯四人俱举进士。

在这样的环境下,刘攽兄弟也是饱读诗书,在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和兄长刘敞一同登第,从此踏入仕途,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刘攽一生专注学术与创作,尤其善于治史,苏轼称赞他“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

因此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编纂史书,除了独立完成100卷的史学著作之外,还参与作为司马光的副手参与编写《资治通鉴》。他凭借扎实的史学功底,将其中两汉四百年的风云变幻梳理得清晰透彻,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

相对于治史,刘攽在诗歌创作上就不是很高产了,但他善于写诗,诗风诙谐幽默,常常从生活小事入手,用新奇的视角和灵动的笔触,把平凡场景写出趣味。



今天要带大家品读的便是他笔下此类诗风的一首夏日诗,道尽生活悠闲,末尾两句堪称千古名句。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青苔满地初晴后”,这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画面。

一场大雨刚停,地面上湿漉漉的,原本不起眼的青苔,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格外翠绿,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院子。

青苔可不是随便长的,得是持续湿润的环境,因此一个"满"字,把青苔生长得繁茂、旺盛的样子一下子展现出来了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这雨肯定下了很长时间了,今日天气才放晴,暗衬作者此时的心情。

“绿树无人昼梦余”,这句继续写景,院子里绿树枝叶繁茂,把阳光都遮挡住了,只洒下一片斑驳的树影,也让此处显得格外寂静。

“无人”烘托出了静谧清幽的氛围,“昼梦余” 则让我们知道,诗人刚刚从午睡中醒来,给人一种慵懒又惬意的感觉。



有过夏日睡午觉的经历的人,应该知道刚睡醒脑袋会懵懵的,而且那一瞬间总会有些许怅然若失的感觉。

此时刘攽也是如此,他睡到自然醒时,周围并无其他人,难免会引起空荡荡的感觉,这就为引出下面两句做了铺垫。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只有那熟悉的南风,像位调皮的老朋友,偷偷地推开房门,又翻弄着桌上的书页。

诗的前两句写环境安静清幽,可以算是写静,而后两句写的是动,给整首诗添了灵动的美感。

这里作者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南风比作是老朋友。风的到来,就像是它来串门一样亲切。只有这样才会毫无顾忌的趁着自己不注意,推开了门,翻弄起书来。

这最后两句堪称全诗的 “神来之笔”,把整首诗的趣味性拉到了满分。一个"偷"字,既写出风的轻柔,也让整个画面 “活” 了起来,一下子就拉近了人和自然的距离,让诗歌充满了人情味,堪称写风的千古名句。



刘攽用细腻的观察、新奇的想象和诙谐的笔触,把平凡的雨后图景,写出了诗意趣味,完美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窗台上跳跃的阳光里,突然造访的穿堂风中,在每一个愿意慢下来的瞬间,都能发现生活的诗意,岁月的美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淡的日子里,发现不一样的美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