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不到,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中山南路派出所教导员笪胜奎办公室里响声一片。不足20平米的空间,对讲机、座机、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警情通报、群众求助、任务调度交织成基层警务最真实的背景。
“每个铃声背后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笪胜奎边说边抓起对讲机,戴上警帽匆匆奔赴处警现场。
投身警营
从军营到警营,三十载春秋,他虽没办过惊天动地的大案,但一直把群众家长里短的“琐事”,当成自己心里的“大事”,也让他获得了省优秀人民警察、“芜湖好人”等荣誉称号。
笪胜奎1990年参军,1994年从部队退役,1995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入警,从警30年一直扎根基层岗位。多年来,笪胜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和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笪哥”。无论在哪里工作,很快就能成为那里的“活字典”,对辖区工作如数家珍。这正是芜湖市公安局深化“党建+”、延伸社区警务深度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基层派出所民警,笪胜奎的工作卷轴,通常并不是在与罪犯刀光剑影斗智斗勇的对峙中呈现,而更多的是在看似一地鸡毛的平凡琐事中延展的:民居楼上楼下有矛盾,找他;老人与儿子关系冷淡,找他;离婚喝酒闹事,还是找他。大家都知道“笪哥”,远远超过知道他的本名。
冰释前嫌
2023年,辖区一户业主因楼上邻居孩童跑跳声持续数月,双方多次发生言语争执,互不相让,情绪十分激动。
接警后,笪胜奎带领民警赶赴现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他一边耐心安抚双方情绪,一边运用“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方式,对双方开展情绪疏导。最终双方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握手言欢,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加强邻里沟通,避免产生生活噪音对邻居造成影响。
楼上楼下的矛盾解决了,但这不是调解的终点,而是他回访的起点。在回访中他发现,楼下的谢老太母子关系比较冷淡,儿子很少跟母亲说话。于是,他主动与谢老太的儿子聊天,以家常式的谈话切入,聊天中得知对方是某985高校毕业的高知。笪胜奎先倾听其对家庭关系的看法,再谈及现代孝道更注重“精神赡养”,并讲述老人被子女冷落的案例。年轻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盯着母亲弯曲的背影出神。次日傍晚,这个许久不曾问候母亲的儿子,主动挽着母亲下楼散步。看到这温馨的一幕,笪胜奎欣慰地笑了。
千钧一发
事情发生在2024年的夏天,中山南路派出所接到报案,说有人要跳楼。
接警后,笪胜奎带领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只见一名中年男子站在楼顶,身子摇摇欲坠。围观的群众告诉民警,最近李某某和妻子闹离婚,心情不好经常喝醉, 喝醉后就想要跳楼。这时,消防队员已经在地面铺好了安全垫。笪胜奎爬到楼顶,一边和李某某聊天,一边劝他下来。半醉半醒的李某某,不停地说自己离婚的烦心事,说自己心里难过,就是不下来。 这时,笪胜奎急中生智,对李某某说:“我们俩好好谈谈,如果你有道理,我就陪你喝酒。”李某某一听有人要陪他喝酒,情绪立即缓和下来。笪胜奎瞅准时机快步上前紧紧地抓住了李某某的手腕,就这样,民警合力将其架到了楼下。
为了防止意外再次发生,笪胜奎把李某某送回了家,直到确认李某某酒醒和情绪彻底平稳后才离开。后来,笪胜奎考虑到李某某没工作,经过努力,在辖区给李某某找到一份保安的工作。笪胜奎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去看望李某某,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如今的李某某,逢人就说笪胜奎是他亲大哥。
危难之际
今年正月初二晚约10时,中山南路派出所接报警称,居民李某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并在家人群中留下轻生信息。笪胜奎率民警分两组分头行动,一组利用技术手段寻找,二组沿着江岸搜索。经过3个小时的搜寻,终于在青弋江某段发现李某。因为冬季枯水期,江水骤降,李某所在位置离防洪墙高度约20米,唯一可通行的是锈蚀的铁梯。正当笪胜奎小心翼翼爬下梯子时,只听到“扑通”一声,李某已跳进江中。
湍急的江水中,李某在沉浮中挣扎,岸边的年轻民警焦急万分,正要下水施救时,身后的笪胜奎一把拦住他们:“我下去,你们千万别动,拽好安全绳就行,我在部队学过溺水救援!”话音未落,他已系紧绳索纵身跃入水中。 他清楚在这样寒冷彻骨的天气,贸然下水可能导致“连环溺水”,而部队训练的救援技巧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那句“你们千万别动”并非命令,而是对年轻同事生命的珍视,用行动诠释“带兵就要爱兵”的警队传统; 从“部队学的本领”到“警营里的实战”,退伍不褪色的专业素养,在危急时刻化作最可靠的保障。
最终,李某被成功救起,而年轻民警攥着安全绳的手早已勒出红痕,这堂“实训课”,比任何理论教学都更深刻。事后有年轻民警问他为何坚持独自冒险,笪胜奎只是淡然一笑没有作答。
心系群众
2022年清明,两户农家为了坟地边界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手。笪胜奎赶到后,没有简单训斥了事,而是带着两家人在山坡上走了几个来回,用村干部及老辈人留下的地界标记和乡里人情慢慢说和。最终,两家人言归于好。
谁也没想到,这场调解还埋下了另一颗温暖的种子。其中当事人小刘犹豫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叫住了笪胜奎:“我……还有个事,不知道能不能帮帮我?”原来,小刘的舅舅8年前借了他攒下的34万元,后来赖账不还。法院判了,可舅舅东躲西藏,执行法官也找不到人。小刘本已不抱希望,可看到笪胜奎耐心劝和两家的样子,他决定再试一次。
笪胜奎听完,没打官腔,只问了一句:“你信得过我吗?”随后,他连着几天下班后往小刘舅舅家跑。头两次吃了闭门羹,后来干脆坐在舅舅家门槛上聊起小刘的不容易:“你外甥在外辛辛苦苦攒的钱,是预备成家立业的。你可是他亲舅舅啊,怎么忍心……”数次登门时,舅舅终于绷不住了,嘟囔着:“你别来了……我还,我还还不行吗?”
当从舅舅手里接过钞票时,这个吃苦耐劳的小伙子眼睛湿润了。笪胜奎拍了拍他肩膀:“钱拿到了,以后逢年过节,一定要记得去看看你舅。”
在笪胜奎的心里,没有“工作之限”,也没有“下班之说”。下班回家后,他依然“在线”坚守随时待命。据年轻的民警介绍,他每次值班开警车巡逻,在居民小区,总会让警灯多闪烁一会,有人问他这是为啥,他说闪着警灯,坏人见了可能会立马收手,群众见了也更有安全感。(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