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创新之钥解“卡脖子”难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马安妮
“这次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我倍感荣幸,更心怀敬畏,深知责任千钧。”4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现场,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部管道公司)技术专家沈登海说。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必须攥在自己手里!”这是沈登海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从青藏高原到戈壁荒漠、从压缩机组的安装调试到故障抢修,他始终将破解“卡脖子”难题视为己任,经过数百个日夜的图纸推演、上千次试验数据比对,最终主导完成“天然气长输管道离心压缩机进口干气密封国产化维修”及“15MPa国产干气密封研制应用”,将单套采购成本从进口原厂的近100万元压缩至20万元,累计节约备件采购及维修费用超5000万元。
不仅如此,沈登海主导完成了GS16燃料气计量阀、离合器国产化替代,进口压缩机矿物油国内替代,攻克进口阿特拉斯空压机自主维修难题等12项关键设备自主维修与国产化应用。逐步实现了西气东输管线中7类进口压缩机组、GE燃气轮机现场模块化检修、压气机叶片更换等关键设备及零部件核心技术自主攻关。
“哪里有突出问题,哪里就有沈登海的影子。”西部管道公司机械技术服务部部长田永文说。2019年7月,沈登海带领团队历时40余天攻克GE机组首台套动力涡轮检修难题,至此,标志着西部管道公司完全突破在役所有机型现场大修技术。
“沈工的手机是‘设备急诊热线’,他的工具箱就是‘移动技术库’。”聊起沈登海,他的同事们亲切地说。
2016年,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站,压缩机因入口导叶螺栓断裂,导致转子损伤不能投产,沈登海系统对比西二线、西三线压缩机的机芯、端盖、密封等图纸资料,指出了GE公司PCL600系列压缩机的入口导叶设计缺陷。这一举动不仅推动了西气东输三线机组投产工作,还节省了十台机组约500万元的改造费用。
如今,除了追求技术上的创新迭代,沈登海也将重心放在匠心传承中。他在现场开设“移动课堂”,组织青年突击队冲锋检修一线,带领青年技术人员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团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钻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技术骨干。
从密封系统优化到滑油故障诊断,从结构原理拆解到性能分析推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将技术“秘籍”掰开揉碎,耐心地讲给青年人听。无论是机器轰鸣的检修现场,还是灯火通明的办公场所,总能听到“这个问题,我给你讲一讲”的声音。
“沈师傅对我们很有耐心,不仅手把手教我们技术,更教会我们用责任心守护每台设备。”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陈静波说。
十年来,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自治区总工会“关键核心技术创造性优秀创新成果”“劳模引领性优秀创新成果”、自治区和公司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等30余项成果,已成为沈登海“追梦”的见证。
“未来我仍将奋战技术创新一线,用精益求精诠释管网铁军的时代担当。”他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