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扎根深山的水轮发电机手术师

——记龙滩水力发电厂设备部机械设备点检长刘丰

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深山,与轰鸣的机组为伴,用双手守护着万家灯火。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龙滩水力发电厂设备部机械设备点检长、高级工程师刘丰。

2000年,刚毕业的刘丰便扎进水电站建设一线,从此与水轮发电机组结下不解之缘。从云南柴石滩到贵州天生桥,从广州抽蓄到广西龙滩,他参与过多种类型水电站建设,在机组安装、检修的“战场”上摸爬滚打,像外科医生般精准“治愈”了上百台水轮机的“疑难杂症”,以至于周围的同事都叫他“水轮机手术师”


刘丰在检修现场。梁达摄

他坚守一线,是发电站建设工程的标兵。刘丰同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是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检修和维护领域的专家。20多年来,他先后参与柴石滩、天生桥二级、广州抽水蓄能、龙滩、溪洛渡等国内多种类型水电站水轮机的安装与检修工作。龙滩水电站建设时,国内首个70万千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任务启动。面对技术空白,他白天泡在现场摸索工艺,夜晚钻研规范优化方案,最终攻克多项施工难题。

2016年,他主动请缨参加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水电站援建工作,因该水电站地处川滇交界,自然气候环境恶劣、地质结构复杂,建设难度非常大,高原反应让他头晕呕吐、彻夜难眠,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坚守施工现场,直到援建结束。施工期间,带领团队白天抢进度、夜间编方案,为电站的顺利投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技术过硬,是保障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能手。2018年,龙滩电厂迎来了首台机组大修,这是国内70万千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首次大修。刘丰编制了《机组大修支墩加工制作方案》等10多个专项维修技术方案,为机组设备顺利拆除与安装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核对、细化首台机组大修的检修工艺,他积极对大修20多本关键检修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与优化,带领青年员工、检修人员对关键工艺、流程提前进行推演,为检修质量、工期、安全提供了保障,最终仅用82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龙滩首台水轮发电机组大修任务,创造了该类型机组大修最短工期纪录。

2020年11月,正值保电的关键时期,刘丰点检时发现龙滩5号发电机的水轮机转轮8号叶片出现贯穿性裂纹,裂纹处于叶片振动较大的部位,如若不及时处理会对水轮机转轴造成巨大损伤。对此,他带领团队连夜攻关,创新处理工艺,消除了机组缺陷,提前1天成功并网发电,避免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刘丰的徒弟们感慨:“他就像高超外科医生,精准‘治愈’了机组的重大隐患。”该抢修工艺成果获大唐集团公司认定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先进操作法”。

2023年3号机组A级检修中,他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水轮发电机组状态检修新模式,通过开展主要设备健康水平评估和应用机组数字孪生新技术等新模式,开创业内先例,获得中国大唐集团“A级检修精品工程”评定。自龙滩电厂水轮发电机组状态检修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节约维修成本700万元。


刘丰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留影。梁达摄

他精益求精,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师傅。如何在平凡岗位实现个人价值,他个人认为,就是要做好工作“加法”,即“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让他在工作的道路上收获满满。他研究制定了“零违章、零缺陷、零渗漏”硬核技术指标,推进了电厂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他编制了《设备健康水平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并参与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RCM)编制,创新提出状态检修模式,有别传统的水轮发电机计划检修模式,该项创新有助于及时掌握水轮发电机设备健康状态,确定检修等级、检修周期,从而达到降低检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设备健康评估,优化检修标准项目32项,增加特殊检修项目31项。

在组织保障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刘丰还不断加强学习实践,主动参加各级技能挑战,近几年来,他先后获得了第二届“粤、桂、黔”三省区水电厂(水轮机检修)专业竞赛个人二等奖、“第十七届中国大唐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水轮机检修专业决赛”第二名,并获“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称号。

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刘丰倾囊相授培养青年人才。在他的传帮带影响下,有1人获“全国大型水电机组检修技能竞赛三等奖”,3人获省部级技术能手称号。他说:“匠人精神不仅要自己坚守,更要代代传承。”他独立编写了龙滩电厂《现场检修工艺规程》等共40多部标准,独立发表论文3篇,主要参与编制并发布了《混流式水轮机维护检修规程》等4个行业标准,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个,他主创的《设备隐患全流程管理》创新成果,获2022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特等奖。

扎根水电一线二十余载,刘丰始终怀揣一颗奉献心,一腔敬业情。他的故事,是万千水电人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劳动者奋进的旗帜——在机器的轰鸣中,在灯火璀璨处,默默守护着时代的脉搏。(陈秋儒 梁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