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血管通路
搭建及修复
透析“透不动”
怎么办?
CASE
“咦?您这流量不太对劲啊。”
不久前,因长期患有糖尿病导致肾衰竭的病友老金(化名)在常规接受透析治疗时,护士左调右调,发现他的血流量怎么也达不到预定目标。折腾了好一阵,设备总是报警,老金无奈“下机”,经过检查才发现,是血管通路堵了。
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老金当天中午就来到徐州仁慈医院,希望把体内这条“生命之路”修通。他特别问到:“我今天透析没做成,这边治好之后,明天能继续做透析吗?”接诊的李海建副主任医师回答:“给你做个血管通路修复,顺利的话术后2小时就可以出院了,明天正常透析。”
在超声引导下,老金接受了急诊PTA手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李海建医生采用导管技术,将球囊送入狭窄的血管内,通过球囊扩张使血管恢复通畅。这种治疗方法创伤小、见效快,老金全程只需要接受臂丛局部麻醉,手术很快就圆满结束。第二天老金再去做透析,血流通畅,一往无碍。
△手术前后超声图像对比。
01
透析“不通”来仁慈医院
据统计,目前我国需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已突破100万人,其中仅徐州市每年新增相关患者就超过1300人。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血液透析如同一座灯塔,能为患者照亮生命的希望之路。而血管通路则是这条希望之路上的关键“生命线”,其通畅与否将会直接关系到透析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
依托强大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丰富的血管吻合、治疗经验,徐州仁慈医院现已开展血管通路搭建及相关并发症的PTA修复业务,为透析患者带来更加稳定、安全、健康的医疗服务。
= 咨询电话 =
● 0516-68871303
● 13952114322(李主任)
↓点击挂号预约↓
02
什么是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 arteriovenousfistula,AVF ) 因可长期使用、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而作为血液透析重要的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距离相近的自体动脉和浅表静脉血管吻合后连通(类似于电路中的短路),使动脉血直接通过浅表静脉回流到心脏,由于动脉血流量大且压力高,数周后浅表静脉壁逐渐扩张并增厚,从而便于血液透析时穿刺使用。由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6周,一般术后8~12周开始穿刺使用,所以建议在开始血液透析前半年建立,避免“临时抱佛脚”。
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海建介绍,血管通路的搭建是一项较为精细的手术,如果通路质量不高,患者可能在接受短期透析后就出现通路狭窄、栓塞等症状,影响后续正常透析治疗。
● 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
在血管通路建立和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导致该处通路无法继续实施透析。
1、狭窄或闭塞
多位于静脉端或吻合口处。主要是由于内膜损伤,管壁增厚、疤痕形成导致。
2、血栓形成
多发生于瘘口远端静脉内和瘘口处。
3、吻合处假性动脉瘤
手术时损伤动脉内膜、动脉管壁破裂,在周围软组织形成局限性血肿。
4、静脉瘤样扩张
长期血流量的改变导致与瘘口相连的静脉局限性膨大。
5、盗血
当瘘口处压力低时,瘘口远端的动脉血液反流,经瘘口流入静脉内。
03
延长“生命线”的PTA技术
血管通路狭窄是导致透析血流量下降、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一些透析患者因血管通路“堵塞”,不得不一次次在血管更加“上游”的位置新建通路,眼看着“生命线”越来越短,也给不少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外科手术治疗狭窄的技术出现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可能损伤血管等缺点。
△球囊扩张血管原理示意图。
PTA 作为一种微创技术,通过经皮穿刺将球囊导管送至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血管通路狭窄的首选方法。
李海建医生介绍,PTA 能有效改善血管通路狭窄,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PTA 的操作相对简便,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相对较低,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就可以继续接受透析治疗。
“户外的道路不维护就会长草、塌陷,生命之路又何尝不需要精心呵护?医疗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在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PTA技术对透析患者们意义重大,希望更多的患者了解这项技术,以更精致、更温柔的方式,爱护自己的‘生命线’。”李海建说。
来源 | 徐州仁慈医院健康在线
编审 | 唐铭研
二审 | 周靖霏
三审 | 尚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