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空军一号上的特朗普,又给大家带来了“好戏”。

一向以直言不讳著称的他,在返回华盛顿的专机上,情绪失控,面对记者的提问,竟然语无伦次,满嘴跑火车。

这一次,话题又偏偏跑到了中国身上,特朗普一时怒不可遏,直指《华尔街日报》围着中国转坑惨了美国!



特朗普又失控!

5月4日,特朗普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豪华度假庄园起飞,准备搭乘空军一号飞回华盛顿。

飞行途中,特朗普接受了媒体的提问,一切看似平常,可没想到,特朗普突然情绪失控,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问特朗普一个问题,关于他与普京的最新会谈进展。

原本这是个不算特别敏感的问题,大家都在等着特朗普的答复,想着他会怎么回应,但特朗普显然没准备好这样一个问题,瞬间情绪爆发。


今日俄罗斯RT 2025年05月05日关于“特朗普痛批《华尔街日报》亲中”的报道

他直接指着记者说:“你们这些人对我太坏了,《华尔街日报》已经彻底堕落了!我们不想和你们浪费时间。”

说完这句话,他的语气更加激烈,仿佛所有的不满和怒火都在这一刻释放出来。



记者只不过是问了个正常的问题,结果特朗普不仅没回答,还一口气把所有的怒气发泄在《华尔街日报》身上。

他还说了一句让在场记者都愣住的话:“你们是中国的代理人”,这番言辞激烈的反应让在场的记者们都有些懵了,这可是《华尔街日报》啊!”



不是CNN,也不是那些特朗普一直以来与媒体口水战的对手。

《华尔街日报》曾经可是一家他公开赞扬过的保守派媒体,尤其是在他任期的初期,那时他还认为这家报纸总是站在他这边的。



但如今,这个曾经的“朋友”突然变得不像以前那么支持他了,甚至开始有了不那么顺从的声音

这种变化显然让特朗普有些措手不及,情绪爆发成了他唯一的反应方式。

关税政策引发的 “战争”

特朗普自从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和媒体的关系就一直很微妙,特别是那些他不喜欢的媒体,简直就成了他的“眼中钉”。



直到今天,已经有不少美国媒体被他贴上了“假新闻”的标签,其中《华尔街日报》也没能逃脱。

你可能会想,为什么《华尔街日报》也被特朗普点名?

其实道理很简单,虽然它是媒体大亨默多克的资产之一,但特朗普从来没有把怒火撒到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新闻台身上。

这就像是邻居家的孩子犯了错,特朗普却选择偏偏不去管。



对于《华尔街日报》来说,它虽然持偏保守立场,但在报道特朗普时,和其他一些媒体相比,算是相对公平公正的了。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还有CNN那些媒体,总是喜欢用锋利的笔触来攻击特朗普,有时候简直就像在给他戴上“新时代的希特勒”的帽子。



这些媒体似乎是认定特朗普注定要背负这样沉重的帽子。

而《华尔街日报》虽然保守,但它不像福克斯新闻那样极端,天天吹捧特朗普,把他当成救世主一样。

相反《华尔街日报》一直在努力保持中立,尽量避免让自己掉进那个“极右”的坑里。


环球网 2025年05月05日关于“再爆冲突!特朗普拒答《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称该媒体为‘烂报纸’”

但是,特朗普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敢于提出不同声音的媒体的,尤其是当这些媒体不是他的“忠实粉丝”时。

比如当他在推行关税政策时,原本想着通过压力让中国妥协,结果却碰了个大钉子。

中方不仅没有妥协,还直接选择“奉陪到底”,这让特朗普显然很难受。



毕竟,在中方不急于谈判的情况下,美国的一切压力和挑衅似乎都变得苍白无力。

这也让特朗普在很多方面感到“破防”,美国现在面对中国,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底牌了。

每次在中国面前摔跟头,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无奈,而这些无力感反过来也加剧了他对媒体的敌视。



当他看到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问了美俄领导人谈话内容,特朗普就觉得这些问题简直太不合时宜了,甚至开始把自己的焦虑发泄到这些媒体身上。

自食恶果

从2016年开始,特朗普就一直用关税威胁这招,没想到他这一“老把戏”还真是屡试不爽。那个时候,他在竞选期间就不止一次提到过中国,光是2016年,他就提了15次。



到了2024年,他又拿芬太尼问题当借口,威胁要增加对中国的关税。

这一套他似乎用得很熟,仿佛中国就是他转移国内矛盾的“工具”一样,反正把锅扣在别人头上,总能让美国民众的视线从自己身上移开。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现实动机,首先就是选举策略。



2025年共和党内的民调显示,72%的支持者都认同“对华强硬”的立场(皮尤研究中心的2025年数据)。

可以说,这种对中国强硬的态度成了特朗普吸引选民的一张王牌,毕竟在美国,一提到中国,很多人就会立刻想起“贸易战”和“关税”这些事儿,情绪上容易激发对外敌的恐惧。

再来,美国经济也出了点问题,比如今年4月,美国的通胀率竟然达到了5.3%。



而特朗普当初说要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可现在回头看,这个承诺显然并没能兑现,甚至制造业的回流似乎遥遥无期。

这种经济困境下,特朗普显然不愿面对经济内困的尴尬局面,于是他决定制造一个“外敌”,把视线引到中国身上,似乎大家就能暂时忘记他自己没能实现的那些大选承诺。

不过,除了这些外部的因素,特朗普自己的一些商业利益也不得不被提上日程。



最近,他的特朗普集团在中国的商标诉讼败诉,失去了商标的控制权,有人说,他正试图通过政治施压来挽回这些商业上的损失。

开始的时候,中方似乎根本懒得理会他,觉得他不过是个“纸老虎”。

可是没想到特朗普的做法越来越过分,居然连白宫里的人都开始搅局,除了特朗普自己,连美国农业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都开始对外宣称,“中美正在谈判”。



这事儿显然引发了中方的不满,外交部连续几天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辟谣,称“美国不要混淆视听”。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似乎意识到自己可能走得太远了,几次被拆台让他很没面子。

于是突然有消息放出来说,“美方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中方,希望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更令人吃惊的是,美国居然说出了承诺,如果和中方谈判,他们愿意接受损失高达1万亿美元。

然而,中方很快回应了,“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话说得也是相当直接,意思就是你美国要谈,那就谈;你要打,我们也不怕。

而且中方明确表示,“美方首先得纠错”,这句话其实说得很清楚——可以谈,但至少你得先拿出点诚意。



看得出来,这段时间特朗普的行为在中方眼里并不光彩,似乎是到处找台阶下来。

接着特朗普又来了个180度的转弯,他急速收回之前“服软”的话,开始放话要把下一财年的军费增加到1.01万亿美元,显示出他政府“美国优先”的强硬立场。

这种做法,算是他再次打出了“强硬牌”,不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软弱无力的形象。



所以也就有了《华尔街日报》,直接指出了美国的一些痛点,嘲讽特朗普的这种行为不过是在为美国制造更多的麻烦。

反过来想,特朗普用关税威胁中国的招数,表面上看像是他的一张政治手段卡,但其实背后牵涉到的层面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