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航运网站gCaptain报道,2025 年 5 月 6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停止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声称对方已承诺不再袭击中东关键航道。然而就在停火声明生效数小时后,美军 "杜鲁门" 号航母传来噩耗:一架 F/A-18 超级大黄蜂因着陆失败坠入红海,这是该航母在 10 天内损失的第二架同型战机,单机造价高达 6000 万美元。自 3 月 15 日 "粗暴骑士" 行动启动以来,美军已发动超 1000 次空袭,却在停火节点遭遇装备损失,这场耗时 53 天、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军事行动,能否真正为红海航运换来持久安全?
千次空袭的 "成绩单":军事压制与现实困境
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数据显示,代号 "粗暴骑士" 的空袭行动日均出击近 20 次,重点打击胡塞武装的导弹阵地、雷达设施和港口据点,宣称摧毁 800 余个目标,消灭 "数百名武装人员及多名高级指挥官"。五角大楼发言人曾在 4 月简报会上展示卫星图像,称胡塞在红海沿岸的反舰导弹发射架被 "系统性摧毁",试图证明航运威胁已大幅降低。
胡塞武装通过分散部署和地下工事,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
但现实远比数据复杂。胡塞武装通过分散部署和地下工事,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其无人机和导弹袭击频率虽从峰值的日均 3 次降至 1 次,却转向更隐蔽的游击战术。4 月 28 日的空袭误击也门移民中心,导致 68 人死亡的惨案,反而强化了胡塞的 "抵抗叙事",使其获得更多民间支持。更棘手的是,胡塞对以色列的攻击从未停止 ——5 月 5 日,一枚导弹掠过以色列本 - 古里安机场,直接引发以军次日对萨那机场的报复性空袭,形成 "袭击 - 反击" 的恶性循环。
两架战机的沉没:装备损失背后的指挥困境
"杜鲁门" 号航母的两次事故暴露出美军高强度部署下的隐患。4 月 27 日,首架大黄蜂因地勤操作失误坠入大海,连带拖曳车一同沉没;5 月 6 日的事故则源于阻拦索故障,尽管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但连续损失两架主力战机,对这支自 2024 年 9 月起部署的航母战斗群而言,无疑是重大士气打击。每架战机的损失不仅意味着 6000 万美元的装备消耗,更可能导致舰载机联队的战术配置出现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事故发生时,胡塞武装正按停火协议 "评估" 美军动向,却被 CNN 曝光曾向航母 "试射导弹"。这种擦边球式的挑衅,既测试美军反应底线,也凸显停火协议的脆弱性 —— 当美军战机在自家甲板频繁出事时,胡塞完全有理由怀疑对方的持续作战能力,进而调整战术策略。
停火协议的 "双重面孔":航运安全的虚假曙光
特朗普在 Oval Office 会见加拿大总理时的表态充满戏剧色彩:"他们说别再轰炸了,我们也不袭击你们的船,我选择相信。" 但阿曼居间促成的协议存在致命漏洞 —— 仅约束美胡双方直接对抗,却未提及胡塞对以色列船只的袭击。胡塞最高政治委员会主席马斯哈特在协议公布后立即声明:"对加沙的支持不会停止,所有犹太复国主义者都该躲进防空洞。" 其控制的马西拉电视台更持续播放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画面,明确传递 "停火不涉对以作战" 的信号。
这种 "选择性停火" 让红海航运陷入微妙境地: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暂时安全,但挂着以色列国旗或与以色列有业务关联的船只,仍面临随时被袭击的风险。数据显示,2023 年 11 月至今,胡塞对商船的 190 次袭击中,针对以色列目标的占比达 72%,而美军停火令并未触及这一核心诉求。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尽管停火消息传出后,绕行好望角的船只数量短暂下降,但前往以色列港口的货轮仍需申请美军护航,航运成本并未实质性降低。
地缘政治的 "蝴蝶效应":停火背后的战略赌博
特朗普政府的妥协背后,是多重压力的现实考量, 人权观察组织报告指出,美军空袭导致 327 名平民伤亡,其中儿童占比达 28%,迫使美国不得不调整策略;此外,美国在中东的盟友 —— 卡塔尔、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明确表态支持停火,反映出阿拉伯世界对 "美式强硬" 的厌倦。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美国停火表示欢迎,以色列对美国 "单方面停火" 表示强烈不满,在协议宣布 24 小时内连续发动两次空袭,显示其拒绝接受 "约束胡塞失败" 的结果。伊朗则通过驻也门武官表态,称停火是 "美国霸权退缩的证明",暗示将继续支持胡塞的 "抵抗运动"。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军在高强度打击后选择妥协,可能让沙特等盟友对美国安全承诺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进而寻求与伊朗的直接对话,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同盟体系。
红海困局的破局点:军事手段的天然局限
回顾两年多的红海危机,美军的 "炮舰外交" 始终未能触及问题核心。胡塞武装的袭击本质上是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只要加沙战火不熄,其 "支持巴勒斯坦" 的政治正确就不会消失;而也门内战的长期化,让胡塞得以依托本土优势开展游击战,美军空袭虽能摧毁硬件设施,却无法瓦解其意识形态动员能力。更关键的是,伊朗通过红海危机成功消耗美国军事资源,使其在波斯湾和叙利亚的部署陷入被动,形成 "以小博大" 的战略牵制。
当前停火协议更像是各方喘息的 "战术间歇":美军需要修复受损装备、调整部署节奏;胡塞需要巩固战场成果、争取国际同情;阿拉伯国家需要缓解油价上涨压力。但红海航运的真正安全,取决于三个核心问题的解决:巴以冲突能否实现停火、也门能否建立包容性政府、美国能否平衡与伊朗的战略竞争。在这些根本性矛盾未解的情况下,千次空袭和两架战机的损失,或许只是地缘政治棋盘上的短暂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