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的台湾外汇市场,恰如其分。
进入5月,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突然暴涨,其中5月2日升值0.935元,5月5日升值0.919元,连创历史新高。从4月计算,截至5月5日新台币升值超过10%;从1月计算,截至5月5日新台币升值8.74%。
对于台湾的民众来说,这是喜从天降。
对于台湾的厂商而言,这是祸从天降。
民众觉得喜从天降,是因为新台币升值,意味着他们手里的新台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大大有利于他们出境游玩的消费。于是,台湾民众闻风而动,纷纷通过网络、网银兑换美元、日元等外汇,一度造成台湾多家银行的网络系统严重堵塞。
厂商觉得祸从天降,是因为以外贸为主业的厂商,在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利润微薄,台湾厂商流行的四个字就是“毛三到四”,也就是毛利率普遍在3%和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台币升值2%,他们就已经叫苦不迭了;升值超过5%,利润全无。现在,新台币汇率突然暴涨,一个多月升值超过10%,厂商一片哀嚎。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对台湾加征关税,对于台湾厂商而言是死路1条,而汇率风暴对于台湾厂商而言是死路100条甚至死路超过100条。因为,特朗普的关税影响的只是对美出口,而新台币升值影响的是对全球的出口。
所以,在台湾民众兴高采烈拿自己手里的新台币兑换美元、日元之际,台湾的厂商炸了。
台湾机械公会理事长庄大立表示,这次升值来得又急又凶,再发展下去台湾厂商恐怕会出现倒闭潮;一些中小企业主则是怒气冲冲拨打台湾“央行”的电话,怒吼“台币不是你们在印的吗?让它贬啊!”;台湾和大集团董事长沈国荣坦言,现在只能坐以待“币”,看5月底、6月初台美谈判的结果,等汇率趋稳了再做避险,或重新与客户谈判报价。
在民众喜、厂商悲的喧闹之后,台湾“央行”出手干预。5月6日,新台币贬值0.135元,对美元汇价收于30.28元,但仍在高位运行,台湾厂商隐忧未除。
新台币的这次汇率风暴,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不是赖清德集团为讨好美国有意为之?
这个疑团没有准确答案,但怀疑者众多。
今天的台湾《中国时报》为此发表题为“拿汇率抵关税,扼杀企业活路”的社论。
社论认为:“(新台币)短短2个交易日共狂升1.872元、升幅6.21%,如失速列车般的史诗级涨势,让人不由得怀疑,政府所谓不能说的谈判底牌,正是用新台币升值交换美方调降对等关税。”
《中国时报》的观点十分明确:虽然你赖清德集团不承认,但让新台币升值这事,就是你们干的。你们为了讨好特朗普政府,扼杀了台湾企业的活路。
为此,笔者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稳定的汇率是台湾经济的根本,这个根本动摇了,台湾经济将风雨飘摇。
2024年,台湾地区的GDP总量是25.5万亿新台币,约合7932.4亿美元。同一年,台湾的贸易总额是8695.4亿美元,其中出口4750.7亿美元,进口3944.7亿美元。
也就是说,台湾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度超过了它的GDP,贸易依存度非常高。
一方面,台湾经济的贸易依存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稳定的汇率不但对厂商至关重要,也是台湾经济的根本所在。
第二,此次汇率风暴,赖清德集团难逃嫌疑。
前台湾“央行”行长彭淮南有一个所谓的“柳树理论”,意即新台币的汇率要像柔软的柳树枝条,有弹性,即使台风来了也不会折断。这种保持新台币汇率动态平衡的“柳树理论”至今依然是台湾“央行”的行为准则。
根据这个理论,新台币汇率的任何风吹草动,台湾“央行”都要及时干预,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而根据《中国时报》上述社论的说法,“在台湾拥有超过5800亿美元外汇存底的情况之下,‘央行’要没收新台币涨幅、消灭市场预期心理,乃至对抗汇市秃鹰,完全可说是兵强马壮、不愁没有银弹。如果不是接收上层的指示,‘央行’又何以不作为至此。”
第三,最有可能的真相是,美国施压,赖清德集团放任新台币暴力升值。
4月份,新台币进入升值通道。5月1日台美关税谈判结束,5月2日新台币汇率突然暴涨。
笔者分析,最有可能的一个真相是,在台美谈判中,美国施压新台币升值,以平衡台美贸易。这个内幕消息,使得市场风向大变,新台币隔天狂涨。关键时刻,台湾“央行”放弃“柳树理论”,任由新台币狂涨,直到市场嘈杂一片、厂商骂不绝口才出面收拾残局。
果真如此的话,新台币汇率暴涨,就是赖清德集团继扩大对美采购、扩大对美投资、做美债的坚定拥护者之后,向美国交纳的第四份投名状。
还是那一问:这样的投名状,会讨得特朗普的欢心吗?
(作者 王义伟)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王义伟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