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级太低了,你可是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

1979年的一天,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的廖汉生来到成都军区视察工作。等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他特意抽出时间见了见“自家人”向轩同志。



结果,得知对方的行政级别只有十六级后,他便立即发了一通火。

他为何称对方为“自家人”,向轩的行政级别提升了吗?



悲惨的童年

廖汉生之所以将向轩称作“自家人”,是因为两人确实有着亲戚关系。廖汉生是贺老总的外甥女婿,而向轩则是贺老总的亲外甥。

当年贺老总拿着两把菜刀闹革命时,廖汉生的父亲便开始跟随他,对老总忠心耿耿。



他父亲在战场上牺牲后,贺老总便将他带在了身边,当作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后来老总还将自己的亲外甥女介绍给了廖汉生当妻子。

就这样,廖汉生成为了贺家人的一员。也正是这时,他与向轩相识了。



1928年,也就是他结婚的这一年,两岁的向轩跟母亲贺满姑被敌人抓进了监狱中。

贺家满门忠烈,都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贺满姑在怀着身孕时,就敢和敌人拼刺刀,性情非常刚烈。

贺老总在外打拼时,贺家姐妹便一直在家乡湖南桑植进行游击战。



后来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贺满姑的踪迹不幸被敌人发现。她与三个孩子都落到了敌人手中。

敌人对贺家人恨之入骨,贺满姑自然免不了一顿折磨。然而,不管敌人如何刑讯逼供,她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人士的坚贞。



最终,她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而向轩则被姨母贺英花大价钱保释了出来。

此时幼小的向轩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母亲,在贺家人的关照下,他依旧安全地长大了。



而在成长过程中,他并不像其他小孩一样无忧无虑,肆意玩耍。从小伴随他的,只有枪炮声与一次又一次转移的根据地。

1931年,红二军团奉命二下洪湖,贺老总率部离开了湘鄂边苏区。

临走之前,他将身边的廖汉生留在了贺英的游击队中,让他协助游击队员们进行战斗。



红军大部队离开后没多久,敌军便开始调集重兵对游击队进行疯狂的进攻。

为了避敌锋芒,贺英便率领着大家来到了湖南与湖北的交界线——四门岩进行战斗。那里是高山地区,气候、环境都很恶劣。



为了在这里生存下去,游击队员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能拿枪的拿枪,能拿锄头的都荷锄,开始过上了一边打仗一边生产的日子。

向轩也不例外,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在岩壳田上种苞米和南瓜,也学会了在山间躲避敌人的追击。



廖汉生认为他年纪太小,总是想关照他,但向轩却总是拒绝。

也正是特殊的生长环境,塑造了他坚毅沉稳、不怕吃苦的性格和品格。

再长大一点他便得知了亲生母亲牺牲的真相。



为了给母亲报仇,也为了完成母亲未能实现的革命遗愿,他便开始跟着姨母学枪练武。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下,他习得了一手好枪法。

然而,还没等他真正到战场上一展身手,更大的危险便到来了。



在战火中长大

1933年,湘鄂边苏区的斗争来到了最困难的一年。

由于内部人员的背离,贺英带领的游击队遭到了袭击。她为了掩护大部队留下来断后,勇敢的向轩也一直陪在姨母身边与她并肩战斗。



最终,由于寡不敌众,贺英身中数枪,直接摔倒在地。临终之前,她交给向轩一个包袱,让他从后山追赶游击队员,去找他的大舅贺老总。

就这样,向轩怀着悲痛的心情与姨母做了最后的告别,一路从小路跑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所幸,他在中途遇到了廖汉生的游击队,在对方的帮助下,他顺利找到了贺老总。

就这样,7岁的向轩正式加入了红军,开启了战斗的一生。

贺老总虽然心疼这个年幼的外甥,但从来没给他搞过特殊,一直都是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他。



当时向轩被任命为了军司令部的一名通信员,每天要在阵地上跑来跑去,给部队传递消息。

有一次,战斗中途突然天降大雨,向轩去送信的途中不慎滚下山坡,腿上、胳膊上被磕得鲜血直流。



但他来不及哭,便咬牙站了起来,继续完成了任务。事后,贺老总见到遍体鳞伤的他,并未立即对他给予关心,而是先向他询问了战情。

得知他顺利完成任务后,贺老总也只是淡淡表扬了他几句。

舅舅对亲外甥如此冷漠,廖汉生都有些看不下去。



他几次劝贺老总多关心一下向轩,但贺老总却说,向轩不仅是他的外甥,更是一名红军战士,不应该搞区别对待。

也正是有舅舅的严格教导,向轩才在那个年代迅速成长了起来。

长征开始时,贺老总也想过将他送到安全地带,但坚强的向轩却表示要跟着红军一起行动。



就这样,九岁的向轩靠着一双草鞋跟着部队踏上了漫漫征途。在这一路上,向轩跟着战友们吃草根,啃树皮,即使濒临绝境也从未喊过苦。

长征对于大人来说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更何况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但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他总算是一步又一步地坚持了下来。



红军抵达陕北后,他便继续留在贺老总身边当警卫员。有一次,向轩奉命去一个窑洞中送信,结果却被门口的警卫拦了下来。

面对警卫员的长枪,向轩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还和对方争执了起来。恰好此时,毛主席走过来,警卫员邀请主席给他们评评理。



主席便问向轩,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向轩便如数家珍地说出了自己参加红军的经历,表示自己的舅舅贺老总可以给自己证明。

毛主席这才知道他的身份,笑着说:“这么倔,确实是贺家人的性格!”



之后,向轩便被送进了抗大进行学习。毕业之后,他便直接参加了八路军,担任120师的通讯员。



传承贺家家风

而此时的廖汉生也在120师做政治工作。虽然两人岗位不同,平时也很少有交集,但廖汉生却一直关注着向轩的成长。

在写信时,他也总是叮嘱对方,要多学文化,将来好为国家效力。



向轩也不负所托,一直尽职尽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他的军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开始担任西北野战军工兵连连长,多次参加前线战斗。



后来在荔北战役中,他在作战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砸中,他全身多处受伤,右眼近乎失明。

廖汉生得知此事后又心疼又骄傲,他鼓励向轩不要气馁,要有贺家人不服输的精神,继续为部队战斗下去。



向轩深受教诲。新中国成立之后,向轩便一直在后方休养。到了1955年,29岁的他被授予中校军衔。

后来身体逐渐恢复了,他便在1960年又回到了岗位上,开始担任成都军分区后勤部军械科副科长。也是在这一年,他被晋升为上校军衔。



1979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的廖汉生来到成都军区视察,顺便探望了一下向轩。

然而,两人在交谈时,他才得知,向轩如今的行政级别只有十六级,这相当于少校,与他的资历并不符合。



廖汉生当发了火:“级别太低了,你可是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随后,他便准备回去向上级汇报此事,想办法给向轩升一升。

但向轩却直接制止了他,并表示全军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若是他搞特殊,别人怎么办?



就这样,在向轩的劝导下,廖汉生只能作罢。

在之后的日子里,向轩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岗位上。贺家人不慕名利,甘愿为党牺牲的朴素精神在他的身上继续传承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