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日军

1937年9月,刘峙率领5万大军,不战而走,放弃保定北部防线。这座千年古城,顿时暴露在日军兵锋之下!



保定,春秋战国时代,为燕赵之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始称保州,寓意“保卫边塞,安定家国”。

此地北控燕山险隘,南扼中原门户,西通太行古道,东连津沽要冲,恰似一把钥匙,锁住京汉铁路与平汉公路的咽喉。

为了攻占保定,日军集结第6、第14、第20师团等精锐,配备重炮、坦克、轰炸机,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直扑城下。



渡过漕河的日军

尽管保定守军在漕河激烈抵抗,但双方实力悬殊,9月24日保定城破,开始了长达8年的动荡岁月。

今天,我们就通过日军拍摄的照片,从日军视角,看看沦陷后的保定城。



△日军侦察机拍摄的保定城墙。

保定城墙始建于公元992年,在蒙金战争中,毁于战火。公元1227年,元朝名将张柔重建保定城。

明清时代,土城升级为砖包城,周长1.2万米,高8米,顶部宽10米,能并行4辆马车!仅次于京师的城墙。

上世纪50年代,为扩展交通而拆除,如今还留下了500多米长的一段南城墙。



△老保定城范围,北起东风路,南至天威路,西至恒祥大街,东至长城大街,外形就像一只靴子,故名靴城。



△日军侦察机拍摄的东侧瓮城,

老保定城共有4座大门,东曰“望瀛”,南曰 “迎薰”,西曰“瞻岳”,北门名“拱极”。

每座城门均建有半圆形瓮城,正城和瓮城上还有箭楼。在冷兵器时代,防御力极强。



△安国古镇上的日军炮兵,正在检查炮身,给攻城做准备。



△第6师团的骑兵联队,从府河涉水而过,直奔保定。



△日军的一队步兵,大摇大摆越过护城河。远处的保定城墙,隐约可见。



△进城后的日军,身边都是断壁残垣



△日军在城南抓到的两个村民



△西城墙外的护城河,原来这里有上百间房屋。日军占领保定城后,为了清扫射界,将其全部拆除。



△保定城内的一对中年夫妇



△保定东大街上的房屋



△日军的巡逻队,耀武扬威从城墙上走过。



△日军设在城南的“缴获点”



△日军抡起镐头,准备破门而入。



△出城扫荡的日军



△日军拍摄的大慈阁,这是保定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元代,有“市阁凌霄”之称,位居“保定八景”之首。



△日军在城内举行的“爱护村农产品评大会”,目的是为了拉拢人心。



△会场大门两侧,立着两个戴日式军帽、攥粗木棍的少年,他们隶属于日伪建立的“少年团”。



△会场上的农产品,主要是玉米、红薯和土豆。



△展览结束后,是颁奖大会。坐在这里的,都是各处的维持会长。



△参加大会的日伪人员,可以看出,级别相当高。



△日伪代表在台上讲话



△乱糟糟的会场,真的是群魔乱舞,乌烟瘴气。



△会后聚餐,别看当时很热闹很开心,8年后,这群人一个都没跑掉。



△一名得奖的汉奸,面对镜头,有些哭笑不得。因为日本人送给他,是“钟”!



△扫荡回来的日军,骑着抢来的毛驴,拿着抢来的土豆,表情很是得意

以上,便是80多年前,保定沦陷后的惨状。

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唯有自强奋进,方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祥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