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专家为农民朋友发声了,建议提高他们的基础养老金。

近日,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建议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唐大杰说农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最低标准,现在是143元。然后地方可以适当增补,继续提高基础养老金。

可惜地方不给力,除了上海,北京个别地方增加的比较多,大多数地方增加的非常少。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基础养老金为220元,只在全国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77元。其他地方就更少了,比如湖南省的益阳市,基础养老金就只有151元,只增加了8元。

这么一点钱,根本就不够养老,比农村低保低多了。从全国来看,农村低保是574元,是143元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4倍。从各省来看,广东相差5.48倍,黑龙江相差3.38倍,云南相差3.73倍。



要知道低保制度是保证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是说低保补助刚好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但农民基础养老金却远低于农村低保,那养老就很难了。

在唐大杰看来,农民的养老待遇在在国家养老体系中极不公平,养老制度亟需深化改革。为什么这么说?有三个原因。

第一,相较于城市,农村的生活成本并不低。农村的电价、医疗成本、教育成本都高于城市,非自产农产品价格也高于城市。表面上的成本低,只是农村少了很多娱乐消费,或者说基本上没有衣食住行以外的消费。

第二,农村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69.55岁,大幅低于城镇居民的75.21岁。也就是说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期数比城镇居民少很多,本来领取时间就短,结果养老待遇还低。

第三,人均待遇最低的农民,获得了最少的人均财政补贴,而人均待遇最高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却获得了最多的人均财政补贴。

唐大杰支持浙江大学张翔教授建议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的想法,也就是建立由财政筹资的非缴费型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只要是中国老年公民,不管你有没有工作过,有没有参保缴费,都可以按月领取相同待遇水平的国民基础养老金。

有人可能会说,都靠财政出钱,根本就负担不起。张翔教授倒是说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财政补贴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机关、职工和居民三大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支出结构。说白了就是降低对机关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加大对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

说到这个方法,估计很多人都会拍手叫好。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你说你交了养老保险,多拿一点没关系,但财政补贴不应该厚此薄彼,特别是养老待遇低的农民,补贴反而少,这确实不合理。



现在农民人均养老金大概220元,如果要达到574元的全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那就要翻倍涨。之前就有很多专家建议农民养老金翻倍涨,达到五六百元,而且是一次性涨到位。

怎么说呢?农民养老待遇确实很低,而且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也确实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广大农民群体做出了很多历史性贡献,但在社会福利方面,却没有享受到同等的待遇,现在确实可以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养老金,让他们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