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全国夏粮生产与春播作业同步进入关键阶段。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全面转入灌浆期,长江流域冬油菜收获近尾声,东北玉米播种加速推进,全国春播粮食面积已突破1亿亩。在中央财政1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与3.76亿元救灾资金支持下,各地正以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全力护航夏粮丰收,抢抓春播窗口期。
夏粮产量形成关键期:科技灌溉与植保双管齐下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迎来产量决定性阶段。山东邹城整合546万元资金,调度百余台新型植保无人机对54万亩麦田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作业,通过精准喷洒杀菌剂、叶面肥等,有效抵御病虫害与干热风侵袭。河北宁晋则试点AI大模型田管平台,对93万亩小麦实现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管理,农户仅需手机操作即可完成精准灌溉,节水率达30%、肥料利用率提升20%。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指出,当前麦田长势良好,但需警惕后期病虫害与极端天气风险,“粮食不入仓,丰收不敢言”。
春播高峰期:机械化与智能化驱动效率革命东北地区玉米播种全面展开。黑龙江推广气力式电控播种机,机播面积较去年增加1000万亩,播种时间缩短50%,种子深度与间距均匀度达3-5厘米标准,为高产奠定基础。吉林省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动态调整播种策略,一类墒情占比提升至32.5%,较历年增加25个百分点。内蒙古同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完成年度目标41.9%,通过补贴政策与抗旱技术双保障,力争在墒情优势下实现稳产增产。
政策护航与风险防控: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中央财政资金持续向防灾减灾倾斜,重点支持抗旱防虫与应急灌溉设施建设。湖南安仁县通过早熟高产品种与机械化收获,预计26万亩油菜单产提升3%以上。农业农村部强调,当前全国夏粮丰收基础稳固,但需密切关注5月下旬至6月的干热风与病虫害动态,确保“一喷三防”措施落地。同时,东北春播区以高性能播种机保障“一播全苗”,力争在土壤墒情窗口期内完成关键播种任务。
专家研判认为,2025年夏粮生产呈现“科技赋能+政策护航”双引擎驱动特征。智能化灌溉、无人机植保与高性能机械的大规模应用,正将传统农时经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全年粮食稳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