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卞国平,1985年出生,2007年2月入职法院,现任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他扎根执行一线13年,办结各类案件近6000件,为当事人追回执行款5亿余元,办案质效持续位居全省同类法官前列。他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和“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福建省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立夏的深夜,卞国平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只有在晚上,他才有空整理堆满案头的卷宗、梳理第二天的执行工作。趁着夜间清凉,记者来到执行局聆听卞国平讲述他的执行故事。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贵州大地,藏于老街巷的集市里升起浓浓的烟火气。熙攘人群中,一个穿着制服的身影格外醒目——他就是卞国平,此行他跨越2000公里,只为了找到被执行人某水果摊主,督促其履行拖欠已久的债务。
尽管已经制定预案,但在四目相对的瞬间,气氛骤然凝固。被执行人高声呼喊,人群一下子围了过来。“乱抓人啦,大家不要让他们走!”被执行人妻子扒住车头,阻拦执行。
面对围观群众,卞国平很冷静,他派出法警将被执行人押上车,自己则攥紧执法记录仪,一边警告阻拦者,一边平静地向围观群众告知身份及执行目的,只身为警车开路。随着警车驶离现场,卞国平敏捷地跃上车,看着后视镜里的围观群众渐渐散去,悬在心口的石头才终于放了下来。他说:“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让老百姓理解法院工作,一言一行都关乎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卞国平勘查涉台文物保护现场
13年,60万公里,400多个村居,日均两万步的微信步数,是他燃烧的青春,也是他一直在执行路上的注脚。“每次异地执行就像闯雷区,未知情况太多,但青年就是要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卞国平说。
在执行局的锦旗墙上,一面“公正司法为民解忧”的烫金锦旗熠熠生辉。那年腊冬,在接到财产线索后,他第一时间带队赴外省追查一笔700万元工程款。经过对多家银行的走访调查,最终发现被执行企业在偏远县城的一家银行账户上,仍有上千万元存款,他立即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将案件执行款追了回来。
卞国平化解一起农民工讨薪案
“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卞法官,你救了我们公司啊!太感谢了!”申请执行人某企业负责人紧紧握住卞国平的手,眼中闪烁着滚烫的谢意。
“青春就是要‘燃’起来,只有对执行工作充满信念感,我们才能快一步,群众的心才会暖一分”。十几年的风雨兼程,卞国平摸索出自己的“执行哲学”——“小心、决心、将心比心。”在他看来,执行既要有法律的刚性,也要有人性的温度。
在执行一起木业公司拖欠2000万元银行贷款案件中,面对查封企业可能导致50多名员工瞬间失业、企业彻底破产的境地,卞国平没有轻易行动。他深知,“杀鸡取卵不如放水养鱼。保住企业,就是保住无数家庭的饭碗”。
经过深入调查,他判断该公司经营只是暂时困难,仍有订单潜力。经反复协调,他促成银行给予6个月宽限期,对企业进行信用修复,让其绝处逢生,并于5个月内还清欠款。
“将心比心,站在申请执行人的角度想,他需要法院如何帮助维护权益;站在被执行人的角度想,他需要法院帮助解决什么困难,帮助渡过什么难关。这样,他就有了履行、偿还债务的能力。”卞国平说。
在卞国平手上,芗城法院执行局创新设立七天工作组,攻坚执行难;开通“执行110”,实现24小时出警机制;在拘留所设立和解中心,用心理疏导化解对抗;推出信用修复证明,助300多名被执行人重启人生。
卞国平在专业法官会上对疑难案件进行讨论研究
如今,任局长职务的他依然冲锋在一线。当问到他,为何如此拼命?他答得坦荡:“当事人等不起,正义更等不起。”
暮色四合时,芗城法院执行局的警车再次驶出,红蓝顶灯撕开夜色,恰似法治星火,照亮更多等待黎明的人。
来源:福建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