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今天迎来一位不速而礼貌的“老邻居”——新任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与其说是拜访,不如说是“灭火”:拜访一位口无遮拦、野心勃勃、还老惦记着你家后院的邻居,需要的不仅是外交辞令,更要有强大的心理建设。所幸,这位前英格兰银行行长、现任温和派总理,身披三层耐心铠甲,以一句“加拿大不是待售地产”巧妙顶住了川普总统那句“51个州才好看”的吞并幻想。


是的,你没听错。川总再次提起他的“北扩大计”,打算让加拿大成为美利坚的第51州。理由之一居然是:“我看那条直线画得太完美了,像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起梵高说过的一句话:“艺术是疯子的避难所。”显然,川总对此深信不疑。

而卡尼则在一旁礼貌地微笑着,脑海里可能在飞速计算:要如何把“不可能”说得既文明又带点优雅的讽刺。他最终选择了地产隐喻:“您老知道,在房地产业,有些地方是永远不卖的。”这一击,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寸寸见血,连川总都只能回一句:“这倒是真的。”

一条最长的和平边界,一段变味的睦邻关系

美加之间那条长达5,525英里的边界,曾被誉为“全球最长的不设防边界”。从独立战争后的和平共处,到二战并肩作战,再到冷战时期的北美防空联合体,美加本是理想的睦邻典范。


可如今,在川普主义的熏陶下,这段邻里关系开始滑向奇妙的“准敌对”。从钢铁汽车关税,到“软木木材之争”;从中美脱钩牵连加拿大,到如今的“吞并幻想”,加拿大活脱脱成了一个既不情愿当敌人、也不甘心做小弟的“尴尬好邻居”。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加拿大,早已是“美国同款生活体验”。加拿大的影院放的是好莱坞大片,电视台收的是NBC和Fox,加油站是ESSO,加拿大人挂在嘴边的是“Netflix and chill”,周末开的是林肯老爷车,刷的是贝尔电话卡,买的是沃尔玛促销。除了麦当劳加枫糖浆,几乎和美国没有差别。前些日子打算抵制美国货,可根本没有可能,不到三天,美国超市costco又挤满了踊跃付款的加国老百姓。这些加拿大兄弟不是在默默地支持美国,而是完全找不到平替。

可就连这种高度一体化的文化相亲,也挡不住川总想“收编加拿大”的热情。这,恐怕不仅是贸易的逻辑,更是他一贯的“川式思维”:谈判就是压价,友谊就是交易,主权是可以重塑的。


川普的孤岛主义:毁掉百年盟友关系的金钥匙?

美国这位“霸道邻居”为何如此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他所代表的“新孤立主义”——对外怀疑、对内收缩,对盟友“无差别攻击”,总觉得别人占了便宜,美国吃了亏。

可真正让美国日益孤立的,其实正是这种处处设防、人人怀疑的姿态。当川普不断加码关税、强推“美国优先”、质疑一切传统同盟关系时,美国原本赖以维系世界秩序的信用正被一点点蚕食。

用《纽约时报》的话说,老美如今更像一个“有钱却不想请客的老房东”,对邻居说:“你们都靠我活着”,可事实是——如果不是加拿大源源不断的资源、人才与信任,美国这座大厦未必能撑到今天。


尾声:温和,未必无力;霸道,未必长久

这场“老邻居的聚会”,虽然没有摔杯子,也没有翻桌子,但仍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转折感。一位温和的央行行长出身总理,用绵里藏针的语调,抵御住了一位习惯用高音喇叭治国的前总统。文明与粗鲁,冷静与冲动,隔着5,525英里,近在咫尺。

或许,未来的历史书会写道:那一天,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里,一位加拿大总理说出了一句很轻的“永不出售”,却挡住了一场极重的“吞并狂想”。

幸好这次川总没有带上他那两只猎犬——万厮和卢比傲,不然我们或许还得听一场“狗吠邻邦”的表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