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将一只被救助的野生棕鼯鼠放归大自然。这只棕鼯鼠遭遇意外误入村庄,两名桂林小姑娘最先向它伸出援手。这两个小姑娘不仅一下子认出了这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还与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一同帮助它重返森林。
棕鼯鼠属于国家“三有”野生动物,俗称“飞鼠”,猫儿山保护区是其典型栖息地。作为夜行性树栖动物,它们发达的滑翔膜可实现百米以上的林间滑翔,特殊的臼齿结构能精准咬开坚硬松果,其消化系统犹如天然播种机,经肠道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提升30%,每只成年棕鼯鼠每年可传播5000余粒树种,被誉为森林“播种者”,对植物种子扩散和生态循环至关重要。
近日,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社水村,放学归来的阳欣怡、陈筱语在屋檐下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棕鼯鼠,她们与家长将其转移至地面后,很快联系了猫儿山保护区两水管理站。经过精心照料,棕鼯鼠伤口基本愈合,体重增加80克,皮毛越发光泽。经技术人员专业评估,棕鼯鼠已达到了放生标准,便将其放归大自然。
“这两个小姑娘令我们印象深刻。”猫儿山保护区两水管理站站长侯勇生说,随着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群众心里扎根,主动上报救助、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越来越多。今年以来,猫儿山保护区已发生救助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例10多起。
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唐忠香告诉记者,近年来,管理处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爱鸟周”、“野生动植物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大家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这一次,受伤的‘飞鼠’不再是群众眼中的‘怪东西’,孩子们也能够准确报出它的名字和习性,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去,值得夸一夸。”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阳聃甫)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