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抖音顶流鉴宝博主“听泉赏宝”(原名丁祥翔)因“北大学历造假”风波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夜掉粉百万。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停播五天后,他的粉丝数不降反增,狂涨116万!
近日,他在直播中首次袒露心声:“我已经到了普通人的极限,不靠直播吃饭。”
“听泉赏宝”,本名丁祥翔,90后,四川成都人。最初踏入直播行业时,他只是一个怀揣着对古玩热爱的普通人。2023年4月21日,他在抖音平台发布了首个短视频《上门回收》,讲述自己花10万元收藏一批纪念币的经历,这个略显青涩的视频,收获了6027次点赞,也为他的直播之路埋下了第一粒种子。此后,他不断发布鉴宝类视频,将枯燥的文物知识与妙趣横生的直播风格相融合,逐渐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2024年,对于“听泉赏宝”来说,是充满戏剧性转折的一年。年初,他的粉丝量还不足300万,可仅仅过了一个月,粉丝量便实现翻倍增长,到2月中旬更是突破600万大关。此后,他的涨粉速度如同坐上火箭,短短几个月内又涨粉近2500万。
在这个过程中,他独特的“脱口秀式”鉴宝风格功不可没。在他的直播间里,文物不再是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充满故事的“猛货”。他运用丰富的表情管理和肢体语言,搭配各种直播梗和黑话,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直呼过瘾。比如,面对假货,他会幽默地说“下去沉淀吧”;遇见真品时,则兴奋地喊出“很开门”“特别开门” 。他的直播间宛如一场欢乐的盛宴,充满了娱乐性和互动性,被不少网友称为“电子榨菜”“快乐源泉” 。
然而,随着知名度的飙升,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听泉鉴宝的兴起,毫无疑问是网络时代利用流量打造明星的又一个经典例子。
人设终究是人设,随着名气的增长,“北大高材生”这个标签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然而,2024年10月12日,媒体曝光其抖音账号实名认证信息显示学校为“女子中学”,与早期“北京大学”标签不符。媒体的调查和网友的揭发,使得听泉鉴宝的学历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媒体调查确认的“丁祥栩”和“陈平安”并非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毕业生。
一位自称北大校友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
"作为北大历史系的学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听泉根本就不是我们学校的。"
"我们系里从来没有这号人物。他连我们学校的校门都没进过!"
听泉鉴宝的学历问题愈加引发关注,引发学历造假质疑。
面对舆论压力,听泉在10月15日发布视频回应,称:
本来停播就是单纯的休息一下,一年来不停的直播,导致他的身体状况很差,所以选择在国庆节期间休息,没想到期间出现了大量不实信息。他表示,学历信息是账号注册之初填写的,自己从未伪造北京大学的证书,从未说过自己是北大的。自己从未伪造北京大学的证书,也没有在直播以及任何地方使用北京大学的标签。 “其实我就是一个热爱古玩的普通人,我直播的初心就是想用这种娱乐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为粉丝提供情绪价值。没想到却被冠以‘造假’的标签。”
2024年10月17日,“听泉赏宝”本人在直播中表示,将“听泉鉴宝”改名为“听泉赏宝”,试图淡化鉴定专业性,转向“文化欣赏”定位。但此举被部分网友视为“心虚”,反而加剧了争议。
除了学历风波,“听泉赏宝”的直播生涯中还面临着其他诸多挑战。比如,2024年9月,他曾因连线一名网友时,该网友展示多件自称从博物馆拿的“文物”,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尽管后来展示“博物馆古剑”的网友已被重庆市奉节警方找到并接受调查,但这一事件还是给“听泉赏宝”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此外,他的直播暗语被抢注商标、听泉鉴宝APP下架多个商品、连线COS女主播引发“擦边”争议等事件,也让他时不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这些风波逐渐发酵的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听泉赏宝”的粉丝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激增的态势。从2024年初不足300万,短短几个月内突破600万,到2025年5月已达到惊人的3700万粉丝。这种在争议中粉丝量不降反升的情况,在直播界实属罕见。
如今,“听泉赏宝”依然活跃在鉴宝直播的舞台上,他说:
“200万人同时在线,所有人都在催我变现,但我突然发现——我身后根本没有‘靠山’。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啊,而且咱们直播间从来也不投流,这已经是一个普通人的极限了。就找了个理由就休息了。”
在这个“人均网红”的时代,我们总以为成功靠的是剧本、人设和流量密码。但“听泉赏宝”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上限,不在于你假装是谁,而在于你究竟是谁。
或许,普通人的极限,恰恰是认清自己后的那份清醒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