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是实际上,有出息的孩子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得偿所愿。

这时候,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努力,但是殊不知,很可能是父母对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孩子变得没出息。


惊人的叠加效应: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多半是受到家庭“3大陋习”的影响

什么是“叠加效应”?

就是我们在遇到一些好的事情时,接下来到来的“坏事”,可能会因此而变成“好事”。

当然,我们遇到一些坏事时,接下来到来的“好事”,也可能因此而变成坏事。

就比如,我们下班回家的时候堵车了,地库停车的时候又蹭到墙了,心里满是怨气。

结果回家之后,面对老婆满脸笑容迎接自己的场景,却觉得是老婆不懂自己的艰难困苦,反而生气了。

但实际上,我们原本应该为老婆笑脸相迎,而感到幸福,因为这是爱的表现。

这就是“叠加效应”,因为屡屡遇到“坏事”,而导致之后到来的好事变成了“坏事”。

又比如,工作中我们负责的项目成功了,发了不少的奖金,并且老板还给我们升职了,心里满是幸福感。

在回到家之后,看到老婆做饭将厨房弄得一团糟,我们却并没有生气,而是因为老婆在家做饭而感到幸福。

这也是“叠加效应”,因为连连遇到好事,所以接下来的“坏事”也变成了“好事”。

“叠加效应”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自然也包括父母教育孩子。

如果家长频频地展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那么,孩子也可能因此而导致陋习缠身,越长越没出息。


那么,到底家长的哪些“陋习”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呢?

①锱铢必较,鼠目寸光

小气而目光短浅的家长,会给孩子的三观带来极大的危害,导致孩子不能够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事物,从而难以有所成就。

并且,那些吝啬小气、目光短浅的家长,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抠门”,反倒觉得是“节俭”。

我们要知道“吝啬”和“节俭”有一个显著的区别:“节俭”是物尽其用,“该省省该花花”,并不会因为不想花钱,而不去购买原本我们需要的物品,从而导致一些事情被耽搁等。

“吝啬”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不花钱”,并不会考虑到因此而带来的各种间接性损失和负面影响等。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节俭”和“吝啬”的区别,避免孩子每天只顾着思考如何“占小便宜”,而导致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发展自己。


②自私自利,不懂感恩

有一些孩子长大之后,变得比较“不孝顺”,而我们会发现,这些“不孝顺”的孩子,往往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这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不仅自私,而且缺乏感恩,不知道回馈,从而导致人脉缺失、机遇不再。

孩子的自私与不懂感恩,其实绝大多数都和家长有关。

比如家长在孩子小时候,经常喜欢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从来没有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付出,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家长的付出是“正常的”,是不需要回馈的,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失去感恩的心,变得只顾自己。

所以,家长们要想孩子将来有出息,一定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是不要过度溺爱孩子,要让孩子看到家长的付出,体会到家长是因为爱才对自己好的,而不是理所当然。

第二点,是不要过度自私自利,孩子很可能会因为家长的自私而“有样学样”。


3)喜欢指责,否定他人

“指责型”家长的出现,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这些家长有个习惯,就是总是喜欢否定他人,不肯承认别人的优秀与成果。

一方面,这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负面的环境中,因为家长总是在自己面前指责他人或孩子,从而让孩子变得自卑。

另一方面,会让孩子“有样学样”,学会这种“言行习惯”,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也会习惯性地指责他人。

而这样做的话,不仅会让孩子失去人际圈,还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

毕竟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就无法学习他人的优点,自己就很难“集百家之大成”。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关注自己的嘴,学会肯定他人的比如成果,学会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结语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也都会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很多。

不过,我们千万要注意改正自己的陋习,避免我们的付出因为陋习,付之东流。

【互动话题】你觉得家长还有哪些陋习也会影响孩子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