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又输了,她已经连续三次在跳水世界杯,输给了她的“好队友”兼“老对手”陈芋汐,三次比分分别是:

  • 墨西哥站:414.40 VS 419.35
  • 温莎站:407.55 VS 417.55
  • 北京总决赛:409.80 VS 431.25

赛前,媒体纷纷宣传,这是“天才少女”婵宝的18岁首秀,妹妹这次要冲击全满贯……



赛后,媒体对婵宝的风评“突然变了”,大家都说:

汐宝现在太稳了,婵宝的确长胖了。全红婵再不自律,28年洛杉矶奥运十米台女单名额,都难说了……】



作为爱了婵宝多年的“上海叶阿姨”,我其实心很痛。

首先我不是“饭圈文化”的一员,因为我不懂什么叫“饭圈”;但我看到婵宝眼里,已经“没有了光”。



四年前,全红婵刚拿到东京奥运会金牌,然后她就迎来了那年的西安全运会。婵宝在落后20分的情况下,很快追上,她还一脸兴奋对师哥师姐说:

【我追回来了,追得好辛苦。】

国际泳联曾这样盛赞婵宝:

【有她在,其他选手只能争亚军。十年之内女子跳水10米台,她将没有对手。】



婵宝广东省队的何威仪教练也说过:

【全红婵是以男子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男孩子的动作,她也能做。】





难过的是,婵宝现在自己都这样讲,

【我觉得希望自己能跳的更好吧,虽然也还可以吧,正常吧。未来再说,没想好】。



看,短短四年,现实好像真的在“啪啪打脸”:我把“两小只”三场比赛的分数结合起来看,似乎,汐宝平均每场领先婵宝10分,是一个客观现实。

讲真,我可以接受汐宝赢,但我不能接受婵宝相信自己不行。(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free”,目前只在头条百家大鱼号同步发文,其他平台均为抄袭洗稿文,剽窃无耻)

我不是在说,汐宝跳得不好,当然,谁的四年不是四年?但这些年,观众对婵宝摘银,确实有着很多“意难平”。





在观众的理解里,比如这次世界杯北京总决赛第三跳,“两小只”差别就很大:



有些观众说,婵宝总是预赛第一,双人赛也不失误,就是决赛失误。

甚至,有些特别稀罕婵宝的粉丝这样讲:

【婵宝拿第一,我喜欢冠军;婵宝拿第二,我喜欢亚军;婵宝拿第三,我喜欢季军;哪天婵宝不跳了,我就不看跳水了。】



对我而言,这几次的“结果”,让我貌似发现了一个“不同标准”。

通俗点讲,它叫做【国内第二,国际第一】。因为从前,三届跳水奥运冠军伏明霞的教练于芬,她也说过“某句类似的话”。

于芬教练是“跳水皇后”伏明霞的启蒙教练之一,但她却一直待在清华跳水队。

比起周继红总领队的【全天训练】理念,于芬教练是提倡【半天训练、半天读书】的。





单看这一点,我就更欣赏于芬教练——金牌只有一块,不如多给运动员今后发展留一条路。

伏明霞退役后,她有次回清华看望于芬教练,而面对着央视的镜头,于芬教练这样说过:

【她(伏明霞)从小是个冠军,所以到国际上比赛,大家都很喜欢她……】



过去,我对这句话没有太多的感触。直到和现下对比,我才发现,婵宝得的冠军大都是国际赛,而汐宝则在世界杯蝉联:



忽然觉得,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又好像“没发现什么”。

所以,关于跳水的国际打分和国内打分,这是两个标准吗?国际裁判和国内裁判,谁的打分水平更精准呢?不过,跳水又是我国的强项,跳水“梦之队”也赫赫有名。



最让我不明白的是,如果大家对婵宝的印象更好,那至少也得是婵宝从前,她真的惊艳过。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她永远是“出道即巅峰”的全红婵啊!



最后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只能对自己关注了五年的婵宝这样说,希望她听得到:

【我最可爱的妹妹,首先,未来咱一定要少受点伤,尽量别受伤;第二,接下来的国际跳水大赛,更要好好跳,到底咱还有点'印象分';第三,自信心很重要,我就是最棒的;第四,要是实在累了,就去做点别的,因为有你存在,我们已经很喜欢了】。



感谢现役,未来哪天没有婵宝的跳水,可能,我也不会很感兴趣。我期待全红婵【王者归来】,我也接受婵宝【随心而动】,超爱她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