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回合3-3的结果,让巴萨和国米都对次回合的比赛有着更多期待。
尽管是平局的结果,但巴塞罗那会从首回合的场面和表现得到信心,尤其是考虑到莱万多夫斯基有望火线复出,巴萨会觉得自己拥有了更多的底牌。
然而,国际米兰也会有着同样的想法。劳塔罗-马丁内斯继续坚持,而没有劳塔罗的首回合下半场,国际米兰也踢得并不算差,说破大天,毕竟比分只是3-3,而次回合将会在国际米兰的主场进行。
所以,一切仍旧要维系在大家的表现上,谁先表现出色起来,就能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
首回合战平,所以都很有信心的双方都没有在次回合的首发中做出多少大胆的调试。
双方基本都派出了自己所能派出的最强阵容,而且和首回合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个别的非核心位置略有调整。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的战术思路也不会有多少变化,巴塞罗那自然希望在次回合继续控制住球权,进而托起亚马尔在边路的进攻,而国际米兰则需要提振起自己的进攻端,从而在被压制的同时,找到打击对手,释放自身的方法。
所以在开局阶段,国际米兰不是很着急,这让巴塞罗那看起来表现稍好,他们可以在后场突破国际米兰的逼抢:
也在前场早早开始了两条边路的传中起脚:
但和首回合不同的是,姆希塔良和迪马尔科在主场显然踢得更为自如,哪怕他们仍要面对亚马尔这一巨大威胁,但和首回合不同的是,他们已经可以为进攻带来帮助:
只不过,这意味着亚马尔的活动空间也会相应变大,这也意味着国际米兰的其他防守球员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就在这一路即将成为大戏上演的舞台的时候,国际米兰的反击来了:
今天依然在带伤,或者说是带着受伤隐患登场的劳塔罗-马丁内斯,显然在主场开始燃烧自己,他从锋线退到中场,化身第三人,用自己的接球和传球作为中继点,衔接身前的小图拉姆和边路的邓弗里斯,从而形成对巴萨的反制。
在第13和15分钟,劳塔罗-马丁内斯更是连续形成这样的效果,这让国际米兰的后场也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紧张,处理球的合理性大大提高:
尽管之后的亚马尔奉献一次单打远射:
但并没有由此形成场面上的关键转折,和首回合相比,客场的他失去了轻松转进内线近距离攻门的空间,这导致巴萨的进攻大受限制,毕竟和首回合一样,你还是难以指望费兰-托雷斯和拉菲尼亚在左侧和中路的进攻能力。
还是那句话,这两人只能借势收割,而不能造势消耗。
这样一来,巴塞罗那的进攻受到清晰限制,国际米兰自己的反制能力则明显提高,加上主场作战,天平开始向国际米兰一侧倾斜。
于是从16分钟开始,国际米兰的进攻开始源源不断地打出:
直至第21分钟,国际米兰通过前场抢断之后的就地进攻,打进了第一球:
此球一进,巴萨必然着急,从亚马尔这个单点,到全队其他位置,都开始显著发力,尝试着重新夺取场面和节奏:
在第27分钟,国际米兰打出反制,但巴萨也立刻打出回头进攻:
就在这样节奏相当快的来回进攻当中,国际米兰还是运气更好的一方,他们通过推进来到前场,最终在界外球进攻中打进了进攻:
随后,国际米兰完成抢断,劳塔罗-马丁内斯制造点球,为国际米兰一度奉上了晋级的坚实基础:
从后面的比赛可以看得出来,劳塔罗-马丁内斯这半场几乎拼尽了他的所有力气,带伤上场的他今天只有这些体能,在这个上半场,劳塔罗-马丁内斯燃尽了自己。
而对于巴塞罗那来说,挑战已经正式开始。
战术上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全队打开局面的重任都压在了亚马尔的身上,然而在主场作战,国际米兰球员显然相比首回合更敢做动作,这使得身体层面难寻优势的亚马尔的发挥空间大受限制。
解决方法其实是莱万多夫斯基需要上场,进而提振左侧和中路,但进入名单,并不意味着能够随时披挂上阵,更不意味着上场就能发挥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巴塞罗那需要想一些其他的方法。
在上半场第34分钟,巴塞罗那其实打出了这样一次进攻:
这次进攻的套路,其实就是我们首回合提到的,亚马尔单人牵制姆希塔良和迪马尔科之后,外围会出现空位,右后卫球员可以从这里帮助进攻:
首回合,小因扎吉其实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比赛当中,他紧急调来小图拉姆加强这一侧的防守密度,但在次回合,他很难再做出类似的决定了。
因为,相较于首回合,劳塔罗-马丁内斯身上的不适感显然更加强烈,宝贵的体能都要保留在进攻端,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将其甩在第一线,所以小图拉姆更需要突前,劳塔罗-马丁内斯落在他的身后,但也不能参与防守。
这样一来,巴塞罗那只能是用8人进攻,5+3的中后场布置,就意味着外围必定会出现空当,就看巴塞罗那能不能抓住了。
下半场回来,巴塞罗那还是需要首先依靠亚马尔:
在战术上,他也需要更加拼命,这样才能给外围区域制造更大的空间:
而在第51分钟,国际米兰打出反制,小图拉姆制造了伊尼戈-马丁内斯的黄牌:
这看起来像是国际米兰在重压下开辟出了一条通道,但之所以是伊尼戈-马丁内斯染黄,恰恰也说明了不只是亚马尔身后的埃里克-加西亚,左后卫赫拉德-马丁也上去了。
于是在第54分钟,巴萨将两翼全部拉开,国际米兰的五后卫全部被压在大禁区内,于是巴塞罗那从右转左,赫拉德-马丁送出传中,中路全数吸引火力,埃里克-加西亚在后点的空位破门得分:
此球一进,巴塞罗那士气大振,也快速打进了第二球:
两次传中,都是典型的5-3站位的空当出现,被赫拉德-马丁瞄着起脚。
这段时间,其实是国际米兰中前场更需要展现存在感,从而打断巴塞罗那进攻的时候,然而劳塔罗-马丁内斯已经燃尽,邓弗里斯被压在后场,中场也疲于奔命,出球质量大幅下降,这使得国际米兰又进入了首回合上半场的困难局面。
第64分钟这次反制好不容易打出来,劳塔罗-马丁内斯的传球给小,就已经说明很多了:
就在这次反制未成之后,巴萨再次抢出机会,再次开启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逼抢和进攻:
在当时看来,国际米兰已经摇摇欲坠,劳塔罗-马丁内斯已经无法扮演关键的中继点的角色,中场老将也在快速流失体能,比塞克等人的技术弱点都已经难以掩盖。
万幸的是,国际米兰从这时开始了换人。
进入70分钟区间,小因扎吉用塔雷米和达米安,换下了劳塔罗-马丁内斯和比塞克,前者在首回合已经证明了在替补出场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关键的支点作用,后者则是用来消除失误和隐患的关键一变。
替补出场的老将,总在这个时候有着更让人放心的能力。
赶在80分钟结束前,小因扎吉再换两人,将中场的姆希塔良和恰尔汉奥卢也调整下去,结合下半场开始不久的弗拉泰西换迪马尔科,80分钟前,国际米兰已经用完了五换。
同期的巴塞罗那,只用阿劳霍换下了伊尼戈-马丁内斯。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国际米兰的体能问题就逐渐得到了缓解,场面上体现出来的结果,是巴塞罗那的中路和左侧再次沉寂,全队再次看着亚马尔单打发挥:
尽管在第87分钟,巴塞罗那抢断下来,再次从右转左,让拉菲尼亚获得了接近于绝杀的机会:
这之后的亚马尔还一度远射中柱:
但就在外界都觉得国际米兰无力再战的情况下,在主场,年龄最大的阿切尔比率先爬了起来,第93分钟,他被送到前场,小图拉姆成为这次进攻的中继点,拿下球来交给了邓弗里斯,后者的传中让阿切尔比成为了绝平英雄:
这一刻,巴塞罗那的心理防线出现了动摇,尽管他们的年轻和当打球员更多,体能方面还能咬得住,但在客场,气势开始落于人后,很多事情就难以解决了。
于是进入加时赛,国际米兰一鼓作气,继续进攻:
在第99分钟,小图拉姆和塔雷米连续制造险情,由弗拉泰西打进了最重要的一球:
尽管弗里克在加时赛前就换上了莱万多夫斯基,后者一度也在进攻中捕捉到了达米安的防守弱点,形成了攻门:
但他的身体状态显然还不达标,巴塞罗那的进攻也因此难以形成满血的模样,尤其是在中后场,德容、佩德里等人在体能下滑之后,已经失去了技术层面的优势,全队已经无法执行以攻代守、技术先行的总体思路,但也无法在速度、力量和下脚等层面展现出全新且足够的优势,建队时,包括弗里克这个赛季用人时的弊端开始集中出现,层层坍塌。
更何况,你面对的是在客场挽回败局的难题,最终无力完成,徒留亚马尔在比赛末段一次次留下遗憾,也就不奇怪了:
单场4-3,总比分7-6,从很多角度来说,这的确可以说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欧冠半决赛的较量之一了。
然而在战术上,这却不是足够完美的两回合较量。
巴萨这边,赛前折损了莱万多夫斯基,这一关键点在两回合里只打了30分钟加时,孔德则是在赛中受伤,只打了首回合的半小时;国米这边,劳塔罗-马丁内斯早早带伤上场,首回合险些拖累球队,次回合用半场时间便燃尽自身,而国际米兰老将众多,体能问题早在首回合前就已展现端倪。
两支球队比下来,只有亚马尔和邓弗里斯这两员大将,从开始拼到了最后。
所以,在核心球员都有身体问题,而关键的大将只能偏居一隅的情况下,谁能为球队在其他区域找到更多的办法,便成为了这两回合的胜负手。
如果说巴萨还有拉菲尼亚,次回合抓住空当,打出了赫拉德-马丁和埃里克-加西亚,那么在国际米兰这边,小图拉姆、塔雷米,包括迪马尔科、弗拉泰西,甚至是成功cos马奎尔的阿切尔比,都是小因扎吉打出来的变化。
他的后手牌更多,他由此形成的变化效果也更好,而弗里克只能接受自己选择的战术发生坍缩,最终在120分钟结束的时候变成四不像的结果,孔德受伤、伊尼戈-马丁内斯染黄,单防能力最强的阿劳霍替补上场,却也无法限制住阿切尔比和小图拉姆,这是阿劳霍的问题,其实也是巴萨建队和弗里克用人的问题。
当然了,在手牌如此的情况下,带领球队走到半决赛的弗里克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但阿劳霍沦为替补和战术棋子,莱万多夫斯基却在两回合开赛前崩断,都说明了球队已达极限。
小因扎吉和他的国米,其实就赢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