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阳在城市更新与土地征收方面动作频频,就在前几天,大东、和平又发布了今年的征收计划,望花和和平湾板块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规划大多都集中在新区拓展和城中村改造上,主城核心区的征收步伐却相对沉寂。

尽管这两年启动了大范围的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尤其是3月9日住建部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再次强调,要努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改造老旧住宅。

这一政策导向更是明确的传递出了信号,未来主城核心区的更新逻辑将不再有大拆大建,取而代之的是对于老城的"精修"。



8

年已过 柳州街19号有何进展

而在沈阳主城核心区征收的可能越来越小的大背景下,和平北大街的一些现状,也成为观察老城更新转向的一个缩影。



位于沈阳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北侧的和平区柳州街19号4地块自2018年启动征收至今已过去8年,小编在实探过程中发现,这片曾被寄予改造厚望的区域,如今仅在门市处立起了围挡隔绝外界视线,楼上除了原有的空置房屋外,并无实质动工的迹象,而围挡的存在更像是为了遮蔽残旧建筑的“城市补丁”。



根据此前的公告显示,征收补偿金额还是比较可观的,居民们的搬迁工作进展的较为顺利,但是后续开发却遭遇了多重现实的制约。比如,众所周知的原因,房地产市场自18年起至今,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过山车式的变化,区域的土地价值明显缩水,加之项目用地面积有限,规划调整空间较小,导致开发成本与远期的发展前景也并不成正比。这也是主城为什么难以通过征收来实现更新的关键所在。



而这里并非独一份的例子,目前来看,沈阳主城有不少已经完成了征收工作区域,仍在规划推进中,这也生动的说明了,大拆大建早已不再是主城更新的最佳方案。

不过,既然已经征收了,未来一定会有相应的动作,只不过是如何打造以及时间问题,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老旧小区

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这种转变不仅影响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变化,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居民对老房子的价值判断。对于拥有优质学区、核心商圈或地铁枢纽等“硬核配套”的老房,其价值依然稳固。比如拥有主校优质教育的学区房,即便房龄超过20年,价格相较于前几年有着一定的跌幅,但是却始终有市场。这类房子如果通过加装电梯、翻新内饰等改造仍然能成为核心区稀缺资源的“受益者”。

反之,如果是缺乏配套优势的老房子,那就建议大家顺应城市发展脉络,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尤其是在当下政策比较好的环境之下,置换兼具居住舒适度与增值潜力的新房,不仅能够改善居住环境,同时也算是舍弃"不良资产"了。

虽然大规模动迁已成往事,但主城更新的脉搏从未停歇。相信,随着是城市路网更新、商业形态迭代与智慧化改造,属于主城的惊喜将会持续呈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