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03字 | 预计阅读时4分钟
近日,一条重磅利好砸到了澳洲百姓头上——《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指出,澳洲总理身边的可靠“线人”透露,澳洲即将废除豪车税。
该“线人”还强调,阿尔巴尼斯政府有望在胜选后雷霆出击,迅速敲定并落实该政策,让千家万户能买得起豪车。
什么是豪车税?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豪车税。
澳大利亚豪车税(Luxury Car Tax,/LCT)自2001年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这项针对高价进口车辆的税收政策的最初目的,是保护当时蓬勃发展的本土汽车制造业,对超过80,567澳元(节能车型为91,387澳元)的车辆征收33%的附加税。
然而,随着澳洲本土汽车工业的戏剧化崩塌,这项税收的合理性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LCT的征税门槛并非一成不变。该数值每年都会根据CPI指数进行调整,2023-24财年的起征点就比上一年度提高了约2.1%。
不仅如此,随着疫情期间各国央行的疯狂放水(QE),随之而来的物价飞涨也传导到了汽车制造业,导致近年来新车价格普遍上涨,越来越多的普通家用车型也被纳入了征税范围。
丰田普拉多、陆地巡洋舰(Toyota Landcruiser & Prado)、日产途乐(Nissan Patrol),甚至一度被视为低端品牌的现代帕里斯帝(Hyundai Palisade),这些曾经妥妥的普通车也变成了豪车税的征收目标。
澳洲汽车制造业的兴衰
要理解当前的政策调整,我们必须回顾澳洲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澳大利亚曾经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三大车企鼎立的局面持续了数十年:
福特澳大利亚公司(Ford Australia)最早于1925年就在吉朗设立生产线,巅峰时期年产量超过10万辆。然而由于全球战略调整和本地生产成本过高,福特在2016年10月7日关闭了所有澳洲生产线,结束了长达91年的本土制造历史。
霍顿(Holden)作为澳洲国民品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56年。通用汽车在1931年收购该品牌后,逐步将其打造成澳洲汽车工业的象征。但由于持续亏损和全球战略调整,霍顿在2017年10月20日关闭了最后一条生产线。
丰田澳大利亚(Toyota Australia)的退出则标志着澳洲汽车制造业的终结。作为最后坚守的车企,丰田阿尔托纳工厂在2017年10月3日下线最后一辆凯美瑞后,正式结束了54年的澳洲生产历史。
这些企业的相继退出导致澳大利亚直接损失了超过5万个工作岗位,相关配套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澳洲统计局(ABS)数据,汽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0.7%降至目前的不足0.1%。
为什么要废掉豪车税?
随着本土汽车制造业的消失,LTC的存在意义遭到了各界的质疑。《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指出,阿尔巴尼斯政府正考虑废除豪车税,主要是基于以下考量:
首先,作为与欧盟自由贸易谈判的筹码。欧盟是澳大利亚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正在就全面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磋商。农业市场准入是谈判的关键障碍,取消LTC可能换取欧盟对澳洲农产品的更大开放。
其次,缓解生活成本压力。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降低购车成本有助于减轻家庭支出负担。根据澳洲汽车协会数据,2023年家庭交通成本平均上涨了6.2%。
再者,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现行LTC政策虽然对低排放车型设定了更高的起征点,但33%的税率仍然构成显著障碍。这与政府推动绿色交通的政策目标存在矛盾。
当然,这其中特朗普总统功不可没,如果不是他发动了全球贸易战(美国对澳洲长期存在贸易顺差,也就是一直在赚澳洲的钱),那么许多经济体之间也不会如此团结。
废除豪车税有什么影响?
若LTC取消,预计将对汽车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
价格影响方面,以一辆零售价15万澳元的奔驰EQS为例,目前需缴纳约2.3万澳元的LTC。取消该税后,消费者可直接节省这笔支出。德勤分析报告预测,豪华车市场整体价格可能下降8-12%。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欧洲豪车品牌可能获得更大优势。宝马、奔驰等厂商已经表示将重新评估澳洲市场定价策略。而中国电动车品牌如比亚迪、名爵等也可能借机扩大市场份额。
二手车市场同样会受到影响。由于新车价格下降,高端二手车残值可能面临10-15%的下调压力,进一步增加了购买力有限的家庭进入二手豪车市场的可能性。
尽管取消LTC看似利好消费者,但消费者必须注意两大阻力:
首先,财政收入方面,LTC每年为澳洲贡献约12亿澳元的财政收入。这笔资金目前主要用于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填补这个缺口将成为本届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次,政策方面,新车能效标准(NVES)可能会对冲掉一部分豪车降价的空间,因为该政策在7月1日实施后,将对“非环保车型”的制造商处以罚金,实质上就是讲碳排放信用(carbon credits)的规则作为核心机制。
所以,如果某些豪车品牌销量最高的是高排放车型,那么就将承受处罚,并将罚金以涨价的形式专家消费者。
总体来看,废除豪车税不仅是在物价飞涨年代下的重要利民政策,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在国际贸易政策中与时俱进的标志。
正如澳洲汽车工业协会主席所言:"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税收体系,而不是继续修补过时的政策。"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06
05-2025
05
05-2025
04
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