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蹲在田埂上,盯着墨汁似的云层直吧嗒旱烟。华北平原的李大姐翻出压箱底的棉袄,瞅瞅日历又直摇头。这才五月初,老天爷咋跟闹着玩似的,南边下疯了,北边冻疯了。
打4月下旬起,南方就像被捅了天窟窿,福建广东地界,雨水跟倒豆子似的没个完。广东中北部的稻田早泡成了水塘,秧苗歪歪扭扭漂在水面,像极了没娘的孩子。中央气象台的警报一天三响,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着来,连江堤都开始冒冷汗。
可别忘了,山里的土都泡软了,去年福建那滑坡,可是冲走了半亩茶园。再看北边,内蒙古的风像刀子似的,把刚露头的玉米苗吹得直打颤。
石家庄更离谱,昨天还热得穿短袖,今儿就得裹棉袄,明儿又说要飙到30℃。
老百姓都说,这气温比川剧变脸还快,庄稼哪儿受得了这折腾?
田里的小麦正灌浆呢,忽冷忽热的,穗子都长不饱满,愁坏了种地的把式。
南边的老茶农急得直跺脚,明前茶早过了,可这雨不停,夏茶新芽都泡烂在枝头。广东阳江的阿婆守着被淹的菜地叹气,菜苗刚移栽三天,一场雨全打了水漂。
北方的果树开花正盛, sudden 一场冷空气,花瓣落了一地,坐果率怕是要减半。
农谚说“五月雨贵如金”,可这雨下得太疯,金贵变了味,成了烫手的山芋。
咱农民靠天吃饭,可这天越来越让人摸不透,咋办呢?
气象专家说,这是冷暖空气掐架太狠,南方暖湿气流撞上北方冷空气,谁也不让谁。可落在地里,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排水泵24小时转,田里还是汪着水。北方的大棚户倒是松了口气,可露天种地的,只能眼巴巴盼着天放晴。
社区喇叭天天喊,山区居民赶紧转移,别等滑坡来了再后悔,可老宅哪能说走就走?看着电视里的暴雨画面,东北的老张头直念叨,当年自家苞米地被淹的场景,跟现在一个样。这天气就像脱缰的野马,咱人类在自然面前,还是得服软,可咋服软才对呢?
是多修点排水渠,还是给庄稼上个“保险”?
老百姓心里都没个准谱。
我个人觉得,老辈人传下来的看天经验,如今得跟上新科技,双管齐下才稳妥。可眼下最急的,是赶紧救救地里的庄稼,别让一年的辛苦白费了。这场南北两头的天气大戏,还没唱完,接下来的小满节气,又该盼着啥样的天?
“人算不如天算”,可咱不能坐着等,排水的排水,补苗的补苗,总得跟老天爷较劲。但说到底,气候变化这事儿,不是一家一户能解决的,得大家伙儿都上心。雨还在下,风还在刮,地里的庄稼还在遭罪,咱老百姓的日子,跟天气紧紧拴着呢。
这场反常的天气,就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个靠地吃饭的人心上,让人不得不寻思:以后的天,会越来越难伺候吗?可不管咋样,日子还得往前过,跟着天气预报走,学着科学防灾,或许能少点损失。只是这老天爷的脾气,啥时候能稳当点,让咱农民能踏实种个地呢?
这个问号,悬在每个人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