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近30%的成年人存在失眠问题,而我国失眠患病率已超过38%。面对安眠药的依赖性与副作用风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中医药这座千年智慧宝库。

根据中医理论,“阳不入阴则目不瞑”,表明失眠与五脏气血的失衡紧密相关。古典医书《黄帝内经》将失眠细分为“不得卧”和“目不瞑”等类别,并提出了“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治疗方针。现代中医研究进一步将失眠的类型细化为心肾不交、肝郁化火、心脾两虚等,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于镇静药物。

酸枣仁:天然神经调节剂

《金匮要略》中记载的“酸枣仁汤”沿用至今。酸枣仁性甘酸平,归心、肝、胆经,通过补肝宁心、敛汗生津改善失眠。心肝血虚多表现为虚烦不眠、心悸盗汗、头晕目眩、咽干口燥,酸枣仁通过滋养阴血,恢复“血充则神安”的生理状态。现代药理学证实,酸枣仁中的皂苷类成分能增加脑内GABA含量,延长深睡眠时间,且无成瘾性。适用于虚烦不眠、心悸多梦者。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宁神

百合性微寒,归心、肺经,通过养阴润燥、清心除烦改善失眠。心肺阴虚证的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干咳少痰、五心烦热、舌红少津,百合通过滋阴降火,恢复“肺主肃降、心主神明”的生理平衡。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富含秋水仙碱衍生物,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缓解焦虑型失眠。与生地黄配伍的“百合地黄汤”对更年期失眠效果显著。

茯苓:健脾祛湿以安神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失眠与脾虚湿困、心神失养密切相关。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通过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改善失眠。脾虚湿阻证的患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身重、食欲缺乏、舌苔白腻,茯苓通过祛湿健脾,恢复“清气上升、浊阴下降”的生理状态,使心神得养。常与酸枣仁、远志配伍(如归脾汤),或与半夏、秫米组成“半夏秫米汤”,增强化痰安神之效。

黄连:清心火以安神

根据中医理论,失眠与“心火亢盛”紧密相关。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备清心除烦、泻火解毒的功效。心火亢盛的患者通常会经历入睡困难、心烦易怒、舌尖红赤、口舌生疮等症状。黄连能够通过“引火下行”的作用,调和阴阳,使过度活跃的心火得到平复,从而恢复“心神安定”的状态。现代研究也表明,小剂量的黄连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心火亢盛型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药治疗失眠的精髓在于通过整体调节重建睡眠节律。现代研究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临床应用需严格辨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让千年本草的智慧为现代人的健康睡眠保驾护航。


作者:东莞市大朗医院 主管药师 陈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