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阿那亚戏剧节将系统展现世界前沿戏剧潮流全景,在这一概念之下,16部国际特邀剧目在此集结,从莫里哀到贝克特,从神话重构到技术边界,从即兴交互到零对白身体共振,每一场演出都是对剧场形式、感官逻辑与人类生存之谜的重新提问。在这些极具实验性与情感穿透力的作品中,我们将重新召唤情感的重量与理智的尺度,抛出对生活的叩问:在这繁忙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
2025阿那亚戏剧节国际开幕大戏——改编自法国戏剧巨擘莫里哀不朽名作的《唐璜》将伴着阿那亚孤独外剧场的海风全新启航!本剧由现任北方剧院的艺术总监大卫·博贝亲自执导,并一人担纲本剧的戏剧构作与舞台视觉设计。这位因重塑经典剧作而闻名的全能剧场魔术师此番将以极致纯粹、暴烈粗粝的表演语汇和满布巨型雕塑的庞然空间美学重磅回归,揭示神圣幻象背后的真相,直指现实深处的隐秘裂缝——唐璜是爱的迷恋者,还是自毁的先锋?这是一场个人的冒险,还是是对社会结构、性别角色和人类欲望本质的深刻反思?失控的金属乐与迷幻吟诵的多声部合唱交织咆哮中,我们屏息凝神,聆听历史幽光下的颤动低语。
世界舞蹈剧场史上无可动摇的巅峰之作,人类流浪史诗——闭幕大戏《五月May B》将在阿那亚最大室内剧场——九期剧场上演!由当代世界舞蹈举足轻重的大师之一、法国传奇编舞家玛姬·玛汉倾力执导。自1981年首演以来,横跨43年、巡演近四十国,以惊人的生命力奠定其不可复制的剧场神话。本作灵感汲取自荒诞派巨匠贝克特——灰白的脸庞,残破的衣衫,漫天的尘土……在荒谬与精准、颓废与灵动的极限张力之间,舞者们踏着军鼓与号角的回响,义无反顾地冲入生活的风暴。这是对存在的无声洗礼,更是对人类境遇最赤裸而深切的刻画:流离失所的宿命、于贫瘠中寻找尊严的挣扎、对暴力的隐忍、对死亡的直面。而在庸常重复的微小日常中,我们也将目睹生命最质朴、最震颤人心的诗意闪光。
还记得你第一次走进剧场的时候吗?还记得你怀着怎样的心情落座、倾听、鼓掌、离席吗?这一次,以观众席作舞台,以观众席为景,以数千人共同的凝视为戏,一起回望那个最初的“你”。互动剧场《谢谢谢谢》作为本届阿那亚戏剧节的闭幕大戏之一,由比利时最具先锋精神的当代表演艺术团体OG剧团倾力打造。正如他们所说,“这是一封写给观众的情书”,更是一次对“剧场”意义的极限挑战。70分钟,每一个呼吸、每一次凝视、每一丝反应,都无法预测——这一刻的A剧场,没有人是旁观者:我们共同成为这场演出的结构与灵魂。梦境与现实交换呼吸,个体与群体彼此映照。一场无法复制的集体经验,一场只有一次的生命共鸣。
肢体剧场作品《曾经曾经》将在阿那亚马场首演!改编自理查德·麦奎尔荣获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的图像小说《这里》,由来自挪威/法国褶皱剧团的创作者们倾力呈现。他们致力于创作“没有边界”的视觉剧场作品,是雅克·勒考克表演编创方法在当代舞台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承者之一,在全球多个戏剧节与创作平台屡获赞誉。而此次《曾经曾经》在阿那亚戏剧节的亮相,也将首次把这一传奇表演方法正式带到中国观众面前!全剧以“20平方米的客厅”作为舞台轴心,编织出跨越数十亿年的时空图景,微观与宏观并置,诗意与现实交叠,最终展示出历史与人的关联性——一切都如此易逝,而渺小的我们身在其中,却创造了庞大的生活。
60分钟,童年幻想被拉至现实的前沿,那些在夜晚、抽屉、涂鸦角落里游荡的意象,被强行拉出记忆深处,变得巨大、陌生、鲜活——仿佛一整本儿童画册突然失控暴走,挣脱纸页的桎梏, 冲出画布的边界,直扑你的面前——《头脑中的魔怪》由法国北方舞团—上法兰西鲁贝国家编舞中心艺术总监西尔万·古鲁编舞,将北方芭蕾舞团极具未来感的肢体语汇融合先锋艺术家埃尔韦·普吕梅的错位视觉魔术,同时与绘画与服装设计弗朗索瓦丝·佩特罗维奇天马行空的视觉语言交织,构建一个无逻辑、反时间的“深渊童话”。舞台如梦魇发酵的实验室,跳跃的身体、浮动的图像、碎裂的声音,唤醒每个人心中未长大的“魔怪”。这一次,在阿那亚马场,奏响一场超感官的想象力狂欢。
讽刺喜剧《买单》由英国实验剧团强迫娱乐艺术总监提姆·艾奇尔斯与伯特与纳西剧团共同创作。作为第77届阿维尼翁IN戏剧节官方委约作品,《买单》曾荣获2024年爱丁堡艺穗节 Broadway Baby Bobby 大奖,并于维也纳艺术节上演德语版本。如今,这部一票难求的“极简疯癫”之作即将空降阿那亚!两个人,一张餐桌,一个情景——“一位顾客向服务员点了一杯饮料。然后,一切开始失控。”《买单》剥除一切冗杂,只通过两位演员荒诞、精湛、准确的表演展现语言本身的力量:让情景自行生长。随着隐庐剧场整洁的舞台被杂乱、破碎与癫狂覆盖,结局逐渐于无声中展露:谁是客人,谁是侍者?这是游戏,还是法则?这是闹剧,还是现实?
阿那亚老朋友、备受国际知名机构青睐和邀请的新锐编舞家安东·拉契克携手其舞团再度回归!去年,他带着《孤岛》在有限的空间里打破重复的桎梏;今年,《荒唐人》将呈上一场狂放不羁的肢体诗篇。安东·拉契克将西方结构、东方民俗与流行文化编织为一首多重视角的身体协奏曲,在阿那亚酒神剧场斗兽场般的圆形舞台中央,表演者们如同被酒神之火点燃的灵魂,尽情燃烧每一寸骨骼,在每一次翻滚、腾空、控制与狂放间,沉浸于律动本身。在《荒唐人》中,他们在台上只干一件事:用身体,去生活。如“拼图工作法”一般,在每一种行动中重新认识人体构造与生俱来的平衡——一呼一吸间,不讲秩序、不服逻辑,做一场永不休止的梦。
《奥德赛眼睛》由奥地利导演约阿希姆·施洛默携手维也纳TAG剧团于阿那亚蜂巢剧场呈现,这个以改编与重塑经典文学闻名的先锋剧团此次选取并重构了经典神话《奥德赛》。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提供了一个陌生化的视角,用敏感、细腻、21世纪的眼睛再度审视这个“英雄荣归故里”的故事:奥德赛真的回到故乡了吗?故乡这个概念是否从未真正存在?演员们以声带作乐器,用肢体讲共鸣,各自独白,却漫无对象,在“家”的假象下,是一群精神流浪者。当神话脱去光环,于当代语境下发出叩问——我们究竟是在凝视一位战功彪炳的幸存者,还是在打量一个不合时宜的回归者?
《天生机器人》是一场非典型、幽默间见哲思的电子歌剧表演,由荷兰90年代剧团的联合艺术总监及创始人之一安娜·麦克·梅滕斯执导,两位演员化身为两个人形机器人,在劳动与间歇间讨论世间万物。语言、音律、表达通过声码器的处理产生一种介于呻吟与讲述、笑与啕之间的超现实氛围。机械骨骼玲珑心,在漫长的重复间,向宇宙发问:人类的本质为何?随着技术推动,人的角色是否会被重新定义?科技的不断突破会带来自由,还是会让我们更加失去自我?在今年的海边剧场,聆听一场关乎未来的电子哲学辩论,为挣扎中的人类鸣响礼赞。
《出水芙蓉》是一次对“美”的定义的大胆反叛——由意大利编舞家西尔维娅·格里鲍迪亲自率三位男舞者出演,在快节奏的古典乐中磨合、渐而默契、终而共振,面对观众的每一束目光,他们袒露、诚实、毫无保留——在最原始、带有荒诞仪式感的表演中,挣脱外在投射的审美负担,回归身体的本源:不追求统一的姿态,而是去拥抱每一种可能。本次《出水芙蓉》将特别呈现于阿那亚隐庐剧场,在这片不设限的舞台上,表演者、观众与空间三者纠缠、反弹、重组,我们被邀请重新认识:什么是“我”的身体?谁拥有它?谁在书写它?共赴一场前所未有的解构体验。
演员站在观众面前,却仿佛是我们闯入了他的淋浴间——《小坑大河亚马逊》由英国导演瑞秋·弗林带来,这部轻盈、幽默、诗意的单人叙事喜剧将用最简单的布景构筑一个复杂且矛盾的情感宇宙。主角西蒙将采集观众的笑声、叹息、沉默,并在接下来的演出中即时混音、重构,在微妙混合了滑稽、悲伤、冷幽默与真挚的氛围中,直指当代年轻人共同的创伤与自愈之旅,于阿那亚排练场呈现一场身体内部的激烈互搏:记忆里的苦痛是真实存在,还是大脑自我编织出来的?童年中那些细微的幸福,为何已离我们如此遥远?笑声之下,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不被命名的哀愁。
独角戏《骨头芯片》由希腊导演、演员欧里庇迪斯·拉斯卡里迪斯呈现。他被誉为当今欧洲舞台上最受瞩目的身体剧场艺术家之一,其创作游走于形体剧场、装置影像与行为艺术之间,风格荒诞、伤感、极具辨识度。作为他的独角戏代表作,《骨头芯片》本次在阿那亚办公室剧场的演出将是其最后一轮全球亮相的重要一站——在秩序感十足的办公区,角色撞墙嚎叫、上演歌舞秀,对易碎的物品施以践踏,对坚固的墙壁大声反抗:一个人的派对,是日常的画地为牢,还是无人可及的幻想境界?《骨头芯片》关注于日常物件的变形,在笨拙与轻巧的微妙偏移之间,带我们滑向另一个视角:从“头”开始,凝视无常——我们终将发现,这些怪异,如此平常。
《塑料英雄》是一部完全由现成的玩具构成的物件剧场,由木偶戏演员、导演兼表演者阿里尔·多伦一人操纵、配音、出演,至今已巡演30余个国家。本剧在阿那亚孤独图书馆上演——这座矗立于沙滩尽头的阿那亚地标性建筑,如今迎来一场暗潮涌动的“游戏”。剧中,他像个孩子般摆弄玩具:塑料小兵全副武装、毛绒老虎露出獠牙……玩具和肢体幽默看似消解了冲突的严肃性,却实则提供一个了新的视角:微观下,是否世界本来如此?作为观察者,我们的参与时而让我们以微妙的视角成为了上帝。
这是一场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叙事实验:作为本次阿那亚戏剧节唯一一部不在剧场空间出演的国际特邀剧目,《画框》发生在酒神剧场背后的街头,在步履匆忙的人群,来自西班牙/奥地利的28号电车剧团的四位创作者将随机邀请人们停下脚步,并开始叙述。在生活场景的定格中,寻找非日常与日常之间的平衡。在即兴性、跳脱感极强的记录中,我们逐渐恢复对日常秩序的感知——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戏剧性的叩问,也是对社交媒体激流下、人们面对面沟通的匮乏的一次温和抗争,展露了年轻一代对“生活”与“剧场”的崭新定义:回到一切开始之前——那时候,人与人组成画面,就是戏剧。
时间来到2137年:两家竞争公司里疲惫的售货员,在凌乱的货架上发现了一本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在鸡毛之地》是一部反乌托邦式的室内音乐剧,来自波兰最重要的剧院之一——托伦维拉姆·霍日察剧院,将在艺术中心圆形剧场上演:观众环坐一圈,如同围绕命运的陀螺,一起踏入这场荒诞的“爱之循环”。这是一次对莎翁作品的“玩梗”式解构,通过诙谐轻松的口吻、极简与超现实感的舞台设置,轻柔、调侃式地抚摸了消费主义下疲惫的人群对“爱”的定义。把目光无限延长:当生活只剩重复的劳作与损耗,疲惫的“罗朱”是否还有力气,反抗全世界?
《如果这是结局》是由英法灵魂搭档伯特兰·莱斯卡和纳西·武塔斯创作的双人剧场,他们的作品曾登上多个国际舞台,包括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艺穗节、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艺术节以及巴西圣保罗国际剧场艺术节等。在隐庐剧场这样一个时间在减速的空间里,两个人转圈、互殴、坐下、站起,最终走向一个没有对方的世界——像是一台关系解体模拟器。本剧通过零对白、高重复、低情绪波动的精密编程式调度,呈现了一段人类情感的熄火全流程。如此简单、明了、纯粹,令人动容,并将重新唤起我们的思考:如果生活终将结束,为何我们仍继续生活?
除了国际剧目外,在本届阿那亚戏剧节构建的“八大戏剧矩阵”下,13部国内剧目同样精彩纷呈,既延续先锋气质,又触碰日常与人心。这些剧目与每年同样备受瞩目的“37°2 环境戏剧朗读”“未来戏剧SHOWCASE”“候鸟300”等单元交融汇合,一同构成本届阿那亚戏剧节多维的艺术图景,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隐秘与未来的可能。
剧场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生活的回响。今年的阿那亚戏剧节,是一场穿越情感和理智的戏剧奇旅——先锋之外,温情之内;形式之外,情感之核。
在戏剧与现实交汇的海岸线,我们终将找到自己的声音。
撰稿:施婉清
文案策划:张悦
主编:坏狗
排版:阿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