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最近全球都会有大量的二战胜利的纪念活动,5月9日,全球瞩目的 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将在莫斯科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也将参加这次庆祝活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历史是全世界人民都应该铭记的。只有不忘这段历史,才能深刻的汲取教训,防止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但是很多人了解二战历史,都是在教科书或者课堂上了解的,关于二战为什么爆发,为什么德国和苏联在前期会瓜分波兰?为什么欧美会采取绥靖政策对德国吞并波兰等周边国家不采取措施?为什么德国在吞并波兰后迅速掉头向西吞并比利时,法国等国家?为什么之后德国会两面作战攻打苏联?意大利为什么会加入法西斯集团?北非之战是殖民地战争吗?美国为什么会在41年才参战?美国为什么在41年之前都没有对日本进行禁运,反而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二战最惨烈的战役在哪里打的?二战胜利是欧美贡献大还是苏联贡献大呢?

关于以上的很多问题,在现在的人群中还是存在大量的争论。

而对于二战的战役,很多人都是通过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来了解的,但是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很多都是主观的,都加入了国家的意志和作者的主观感受,所以有些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并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历史。

真实的二战战役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西线的阿登战役为什么美军会失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究竟有多激烈?

接下来我们将用几十篇的文章来科普一下二战的历史,借助二战地图详细讲解二战期间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以及北非战场的著名战役,让大家对二战有一个全景的了解。


我们今天就先从二战为什么爆发开始讲起。

很多跟着我读《资治通鉴》的朋友都会记得我的观点,任何的战争背后都是政治较量的延续,而决定战争爆发和胜负,很多时候背后都是经济,政治等复杂的背景决定的。

其实二战也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战实际上是一战的延续,是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才产生的。

所以要想讲清楚二战的爆发原因,就得要追溯一战的爆发的根源。

而一战的爆发,真正的病根要追溯到人类的工业革命。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类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而这种结构决定了人类社会当时就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社会。

而打破这一切的实际上是技术的革命,也就是工业革命。

而这一切是从1764年英国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开始的。珍妮纺纱机大幅度的提升了纺纱的效率,使得布匹的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布匹的产量大增。而之后1800年左右瓦特的蒸汽机发明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但我们要清楚当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时候,产量大增,原来的自给自足的体系是完全消化不了这么多产品的。产品就会大幅度降价并滞销,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迫切的打开新的市场。

而且随着产量的提升,本地的原料也是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的,也需要迫切的寻找新的原料的供应商。

所以工业革命的爆发一定伴随的是全球化的扩张。而要想获得新的市场和原料,在当时就是用枪炮来解决的。

所以我们读中国鸦片战争历史,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好的,欧美列强要开着军舰用枪炮打开我们的国门,其实他们觊觎的是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所以当工业革命爆发之后,最先获益的英国也是最先去抢殖民地的,所以我们历史上才有了日不落帝国遍布全球的殖民地。


而我们理解这段历史一定要记住,古代农业社会,战争很多时候是为了争夺国土和人口,因为农业社会土地和人口都是资本,我们古代的战争很多时候就是土地和人口的争夺。

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争夺的就不是土地,而是稳定的原料产地和自己工业品倾销的市场。所以殖民地的争夺变成不是领土的扩张,而是控制当地人建立傀儡政府,这样就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当地的原料,又能倾销自己的工业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现代社会的战争其实也是争夺市场的战争。所以现代战争很多时候虽然有各种好听的理由,还有人吹嘘打仗不占领土了,但实际上,战争发起真正的利益要的是一个对自己完全开放的市场和可以受控的当地政府。反而占领土是成本很高得不偿失的事情。

我们上学时候读过《多收了三五斗》其中就生动的刻画了国外产品对本土产品体系的碾压,从而让本土手工业崩溃的残酷现状。

但随着工业技术的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就加入了工业生产体系,这就会出现激烈的竞争。而这种激烈的竞争直接表现为大家对于殖民地的争夺。

所以我们看工业革命是从英国发起的,随后向欧洲内陆扩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扩散到法国,德国等国家。而英国抢的殖民地是最多的,其次就是法国。而到了后面再工业化的一些国家,没有被占的殖民地就非常少了。


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而随着英法等国凭借工业革命的崛起,这又跟传统的内陆农业帝国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比如当时的俄罗斯,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等。

而这种发展的矛盾背后又夹杂了历史矛盾。

比如德国作为工业化的后起之秀,在抢夺全球市场上就跟之前已经占了全球大部分殖民地的英法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法两国为争夺北非摩洛哥爆发冲突,所以这都导致英国和法国为了对付德国而走到一起。

而法国和德国之间还存在传统的领土争端,当时集中在法国的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在普法战争中割让给德国的矛盾。

而当时俄国和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在争夺巴尔干半岛的归属。德国这时站队了奥匈帝国,而俄罗斯认为巴尔干的斯拉夫人都是自己体系,是自己的地盘,这又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所以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下,最终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同盟国,而英法俄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协约国。

最终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吞并波黑,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对奥匈开战。这个时候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


所以我们看一战本质上就是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争夺殖民地爆发的战争。

而一战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失败告终,作为战败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纷纷瓦解,奥地利、匈牙利变成独立的两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也宣告成立。罗马尼亚从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那里接管了部分领土。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则纷纷独立,其大部分都是从俄罗斯帝国分割出来的。而亡国一百多年的波兰获得了德国的部分领土从而再次建国。法国重新获得了在普法战争中丢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比利时与丹麦也获得了德国的一些领土。总体上德国失去了其战前领土的13%,而其殖民地也被瓜分,比如中国的青岛当时作为德国殖民地在巴黎和会上就划给了日本,这才导致爆发了五四运动。

而一战后的格局由于是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决定的,所以一战后的世界格局也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一战后实际将所有的锅都让德国人去背了,德国不仅丧失了大量的领土,还背负了巨额的赔款,但是一战爆发时的矛盾解决了么?并没有,这个世界依然存在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的需求,而之前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地体系霸占了全球的原料和市场,这个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所以德国要发展工业,还是需要把之前失去的再抢回来。

而意大利其实也是如此,一战时意大利本来是跟德国结盟,后来转投协约国,但一战后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工业化在发展,但你没有市场,最后只能是国内爆发危机。而危机的解决一定就会有势力煽动民粹上台,所以法西斯最早是在意大利诞生的。

而日本的崛起也是如此。日本的背后其实是美国的支持,从1853年美国人用黑船打开日本市场开始,美国就在背后主导了日本的政治,让日本成为美国资本在亚洲的基地。所以明治维新的背后其实是美国资本的力量。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后在吞并朝鲜,日俄战争背后,都有美国人的影子。美国也是资本主义后来者,当时英法抢了全球殖民地,美国就在亚洲抢了一个菲律宾,所以它只能搞门户开放让别人开放市场。而日本当时是作为美国同盟的角色出现的。

而二战爆发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在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中,全球都出现了商品过剩,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暴增的情况。而这其实都是之前自由资本主义放任的结果。


而解决经济危机的主要路径就是寻找新的市场,解决产品滞销的问题,于是爆发了全球的金融战,关税战,贸易战。而在这场战争中,国家资本逐渐取代了自由资本,英法美这几家逐步走到了一起,控制了全球的市场,而德意日这些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关税战中逐渐陷入了危机。

于是在这几个国家内,由经济危机都引发了政治危机,从而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登场。

所以政治问题的背后核心原因还是经济问题引发的。要知道不管是德国还是意大利,其政权都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因为老百姓已经不满于传统政客画大饼了,老百姓需要有人上台切实解决吃饭的问题。所以经济不好,一定会有各种极端思潮涌现来煽动百姓夺取支持,而所谓全民的民意大部分都是极端势力主导,是不理智的表现,这就跟美国经济不好,大嘴巴的特朗普才会支持率大增上台的根本原因。

而我们知道,要想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问题,核心就是要扩大市场的问题,而扩大市场别人不给,关税战也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去抢了。

于是三个国家就都走上了备战扩张的道路。然后希望通过战争去改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格局。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而东北之前被英美认为是俄罗斯势力范围(苏联是一战末期建立的,继承了俄罗斯的远东利益)。所以英美对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是采取的纵容的态度。

1935年,意大利出兵抢夺非洲利益,入侵埃塞俄比亚帝国,英美再次采取了纵容的态度。1936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同时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英美再次给与了放纵。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又联手干预了西班牙内战,从而形成了德意轴心国的体系。随后又在英法的纵容下,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吞下苏台德,之后又进一步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而之后德国就将目光瞄向了一战被瓜分给波兰的领土波兰走廊。

关于波兰走廊,可以看一张地图:

在一战后,德国的东部地区被瓜分给波兰,从而波兰在消失一百多年后复国。当时英法让波兰复国的主要原因就是用波兰来制衡德国。当时为了给波兰一个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而将波兰走廊划给了波兰。但这就造成了东普鲁士远离德国成为了飞地。德国人对此非常不满。


波兰走廊的海港但泽(格但斯克)的居民大多是德国人,但国际联盟没有准许公投,便把该港变为受波兰保护的但泽自由市。

1939年初,德国进一步要求收回但泽,又想建立连接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的跨境公路。波兰政府在3月拒绝了德国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才发动了全面入侵波兰的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全面打响了。

我们今天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原因是在二战中,如中国这样的国家是遭受到了日本的侵略,我们是彻底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的抗战就是正义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跟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类似的地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抢夺全球殖民地和市场过程中矛盾愈来愈激烈,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所以二战爆发的背后主因还是经济的问题。

所以理清了这个脉络,也就让我们对现在的金融战,贸易战警醒。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大部分国家都已经不能退回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了,市场决定了国家的生死,为了生死而不惜一战,这始终是三战最大的危险。

如果大家感兴趣二战历史,推荐大家看一套图书:《地图上的二战史》。我们的系列文章也将以这套书为基础为大家梳理二战历史。

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点击下面链接以优惠价格购买该套书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