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琅琊山,每年初春,大量游客慕名前往醉翁亭旁,赏春咏梅。亭内这株梅树相传为北宋欧阳修亲手所植,为中国四大梅寿星之一,世人又称之为“欧梅”,赞其“花中巢许”,历代文人多有咏赋。
琅琊山醉翁亭旁的欧梅古树
近年来,随着“欧梅”树龄增长,历经白蚁等病虫害侵袭,面临危机,即使在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下称琅管委)专心维护之下,还是出现了一些枯枝,而且每年开花结果消耗大量养分和精力,欧梅种子繁育能力极低。如何让千年欧梅生长及延续下去?
2023年起,滁州市林木种苗发展研究中心和滁州学院合作开展《琅琊山“欧梅”保护性繁育技术研究》省级科创项目,在去年3月份扩繁欧梅3000株。日前,记者前往繁育基地采访,欣喜地看到,平均2米高的幼苗长势极好,甚至有极个别植株开花结果。
欧梅古树花盛开
“活化石”保护迫在眉睫
欧阳修在离开滁州多年后,曾作有《忆滁州幽谷》一诗,“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欧阳修在山中种植了很多花草,唯此株梅花一直生生不息,延续千年。
明洪熙年间,滁州太仆寺卿赵次进凿方池,后期太仆寺侍卿邵敏墩又在池中建“见梅亭”,为文人雅士提供一处赏梅和观影之处。明嘉靖年间,时任滁州判官的张明道为欣赏这株古梅,特意在梅花旁建亭赏梅。
在欧梅不远处,有《游醉翁亭记》碑刻,记载“……再西有碑亭,勒州守唐汝礼诗,又数武,自为园曰梅亭,匾醉翁手植四字……”大量的诗文碑刻传说佐证这株梅花为欧阳修所手植。
琅琊山景区服务中心副主任江凯向记者介绍欧梅保护情况
琅琊山上的这株欧梅,每年2月份开始开花,花瓣呈白色,花蕊呈黄色,花芯底部呈绿色,花萼紫绿相间,3月中下旬开始结果,5月底果实进入成熟期。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捡拾树下掉落的果子,尝一尝这株“活化石”的味道。2015年,欧梅曾遭到几名游客折断枝条,后接受处罚;除了人为损坏,欧梅还曾遭遇白蚁的侵害,这些使得欧梅的保护迫在眉睫。
专人对老树进行管护
多年以来,琅管委在欧梅区域设有专人看护巡查。2016年,安装摄像头对“欧梅”进行24小时监控,2022年,又增加部分摄像头,对整个古梅院落实施了全区域无死角的监控。
王伟博士正在欧梅研究室内开展“欧梅宝宝”繁育工作
除了现有欧梅枝干的固定加固支撑,每到冬季冰雨及下雪等极端天气时,还会采取临时加固措施进行支撑,为了不伤害老树枝条,均采用粗壮的竹子进行支撑。特殊季节,琅管委请市白蚁研究所对欧梅及周边进行防治,避免白蚁危害古梅。
王伟博士和滁州林研中心工程师周樊查看“欧梅宝宝”繁育情况
2023年9月,琅管委请省内知名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胡一民针对欧梅进行评估,并给出保护方案。
2024年2月,《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印发,重点强调对“欧梅”的日常管理采取一周一观察一记录,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管护等级,把管护责任人定在景点负责人头上。由于养护得当,每年春季古梅都会盛开,花朵清雅脱俗,满树繁花似雪,暗香浮动,赏花期游人如织,惊叹这千年老梅树展现的曼妙神韵。
“让滁州人实现梅子自由”
欧梅繁育团队繁育而成的“欧梅宝宝”
在由滁州市林业局和滁州学院共建的欧梅研究室的恒温恒湿的人工气候箱内,记者看到了由扦插方式培育的欧梅幼苗,等到扦插苗生根、情况稳定后,在适宜的季节,将会移栽到室外种植基地中。这种扦插、嫁接是第二种欧梅繁育方式,即无性繁殖。
滁州市林木种苗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克飞查看“欧梅”嫁接成活情况
2024年,欧梅繁育团队在欧梅树下收集果核繁育而成的3000余株欧梅宝宝,如今已开展多种用途的定向栽培,如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观花、观果、树木造型等。
“比如将一部分欧梅宝宝送回琅琊山,另外一部分做了盆景,还有一部分将来可用于酿造果酒和制作果脯。”欧梅繁育项目负责人、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王伟博士介绍,“本着对活化石果实的好奇,人们也想尝一尝欧梅果实的味道,再加上出于对它的保护传承,这可能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起码以后能让滁州人实现梅子自由。在今年植树节的时候,就做了一项栽植欧梅新生植株的活动。”
据王伟博士透露,今年初夏,欧梅古树果实成熟的时候,团队还会去树下收集掉落的果实,继续繁育。
繁育成活后的“欧梅宝宝”结出硕果
在实验室外,是约6亩的苗圃基地,王伟介绍,大约百分之一的植株在今年春天已经开花了,其中更小的一部分甚至结果,让人讶异,“但是从它自身的发育来说,现在还不宜让它过早开花或结果,这样的果子我们会让它自然脱落,持续观测记录,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来源:安徽画报
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张荣蓉,初审:贲方舟
复审:严 慧,终审:高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