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游客
天水市博物馆“五一”文化盛宴
共赴文化之约
2025年“五一”假期,天水市博物馆、天水伏羲庙景区、天水民俗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贴心周到的服务保障,为游客呈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旅游盛宴。据统计,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近18万人次,其中天水市博物馆接待游客80622人次,天水伏羲庙景区接待游客68396人次,天水民俗博物馆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游客来源广泛,除甘肃游客参观外,还吸引了来自陕西、宁夏、四川、河南等周边省市,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其他地区的众多游客,充分彰显了天水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强大吸引力。
安全为基,筑牢游览防线。为保障游客在“五一”期间拥有安全、放心的参观环境,天水市博物馆提前部署,于节前开展了全面且细致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检查团队深入景区各个角落,对建筑设施的稳固性进行严格检测,查看是否存在墙体裂缝、结构松动等安全隐患;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细致排查,确保线路无老化、短路等问题;对消防器材的有效性进行逐一检查,核对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消防栓能否正常出水等;对文物展柜的安全性也进行了重点检查,防止因展柜问题导致文物受损。
假期期间,景区进一步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增加了安保人员数量,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值守。安保人员身着统一制服,配备必要的安保器材,在景区内进行定时、定点巡逻,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通过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先进的监控系统对景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监控中心安排专人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附近的安保人员前往处理。假期期间,安保人员不仅及时处理了各类安全隐患,还积极帮助游客解决实际问题,如帮助游客找到走失的孩子、协助游客认领身份证、归还游客丢失的手机和钱包等共14起,赢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延长开放,满足多元需求。为给游客提供更加充裕的参观时间,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景区)提前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发布公告,在“五一”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原本常规的开放时间基础上,天水市博物馆、天水民俗博物馆每日延长开放1.5小时,伏羲庙景区每日延长开放0.5小时。这一贴心举措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欢迎,不少游客表示,延长开放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欣赏文物展品,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有的游客原本担心时间不够,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现在可以放慢脚步,仔细品味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极大地提升了参观体验。
优化购检票,提升通行效率。针对以往假期可能出现的购票、检票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天水市博物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购检票途径。一方面,大力推广线上购票渠道,游客只需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第三方旅游平台,即可轻松预订门票。另一方面,在景区入口处增设自助检票闸机,游客只需刷身份证或二维码,即可快速通过,大大缩短了检票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此外,景区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场引导游客购票和检票,及时解答游客的疑问,确保购检票过程顺畅有序。
特色展览,尽显文化底蕴。“五一”假期,天水市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了三场特色展览,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微笑千年——天水地区北魏佛造像艺术展”中,一尊尊北魏佛造像面容慈祥、衣袂飘飘,展现出古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陇头明月——天水秦汉文化专题陈列展”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生动的历史场景复原,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天水地区辉煌的秦汉时期;“秦风·秦韵·秦声——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鸿盛社秦腔戏曲脸谱专题展”则聚焦于天水本地秦腔戏曲文化,色彩斑斓的脸谱、精美的戏曲服饰,让游客领略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社教活动,传承文化薪火。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天水市博物馆还举办了“博物馆里的三国文化”系列社教活动,共开展4场。活动现场,孩子们通过知识讲座、手工制作、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三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亲手制作三国人物手工艺品,聆听专业老师讲述三国故事,在欢乐的氛围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水民俗博物馆五一期间开展了“农耕记忆——水车的田园故事课”研学活动,探寻古老农耕智慧。此次活动以水车为载体,通过“参观 + 讲解 + 制作” 的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传统农具知识、感受农耕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厚植劳动精神与文化自信。
这个“五一”假期,天水市博物馆与伏羲庙景区以安全为保障、以服务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成功吸引了18万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未来,天水市博物馆将继续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优质、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