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时间仿佛凝固在那一刻 ——2025 年 5 月 6 日,赵心童,这位来自中国的斯诺克选手,以 18 比 12 击败马克・威廉姆斯,成为首位捧起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奖杯的中国人,更是亚洲第一人。他高高举起五星红旗,那画面,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中国斯诺克多年来的漫漫征途,也让无数人为之沸腾。
斯诺克,这项有着深厚英国渊源的运动,最初是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的消遣。1875 年,英国陆军中尉内维尔・张伯伦觉得当时流行的 “黑球入袋” 台球运动规则单调,于是加入黄色、绿色、粉色球,后来又添上蓝色和咖啡色球,形成了斯诺克的雏形。其名 “斯诺克” 源于英军对新手的称呼,张伯伦借此形容球员们对新运动的生疏。19 世纪末期,台球选手小约翰・罗伯茨将斯诺克带回英国,一战期间,英国举办了首次业余斯诺克冠军杯赛,1919 年,斯诺克统一规则形成。1927 年,首届斯诺克职业世界锦标赛举行,乔・戴维斯推动了这项运动早期的发展,他连续 15 次夺冠,还打出官方认证的首个 147 分。此后,斯诺克逐渐在英国本土乃至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回溯中国斯诺克的发展,2005 年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节点。那时,同样是外卡选手,年仅 18 岁的丁俊晖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决赛中,战胜了大名鼎鼎的 “台球皇帝” 亨德利,斩获冠军。这一胜,石破天惊,在中国掀起了一阵斯诺克热潮,丁俊晖也由此成为中国首位排名赛冠军得主。此后,中国斯诺克选手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中国斯诺克的新篇章。
对于斯诺克运动而言,2005 年也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端。20 年前,欧盟的烟草广告禁令,让长期依赖烟草赞助的斯诺克运动失去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比赛时长的不确定性又让电视转播商对其望而却步。在 2005 - 2006 赛季,斯诺克排名赛更是缩水至一年仅有 6 站,在本土的发展举步维艰。就在这时,丁俊晖的横空出世,以及中国市场对斯诺克运动的强烈关注,如同一场 “及时雨”,给这项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到了 2024 - 2025 赛季,斯诺克排名赛已近 20 站,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正如斯诺克名将 “巫师” 希金斯所说:“丁俊晖在中国斯诺克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们所有球员都认同这一点。所有斯诺克球员也都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对于中国斯诺克来说,丁俊晖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他之前,郭华、庞卫国等台坛前辈已经在为中国斯诺克的发展默默耕耘,是中国斯诺克运动的拓荒者。而丁俊晖的成功,让中国斯诺克有了一位真正的旗帜性人物。他不仅在赛场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人们对台球运动的看法。曾经被视为 “不务正业”“街头娱乐” 的台球,在丁俊晖的引领下,成为许多望子成龙家庭的新选择,吸引了大量青少年投身其中。这些源源不断涌入的新鲜血液,逐渐转化为斯诺克赛场上 “中国军团” 的厚度。
这种厚度,一方面源于庞大的参与基数,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步建立。从最初家庭小作坊式的自力更生,到如今世界斯诺克学院、国际台球培训学院等专业机构纷纷成立,中国选手们拥有了更多快速成长的机会。尽管中国斯诺克曾遭遇假球事件的重创,多名选手受到禁赛处罚,但在困境中,仍有老将坚守,新人也不断涌现。张安达、肖国栋、雷佩凡解锁排名赛冠军,白雨露封后女子世锦赛,并在职业赛场频出亮点。在本届世锦赛正赛中,多达十位中国球员亮相,再创历史新高,十六强中更是出现了六位中国选手,赵心童的世锦赛冠军,无疑为中国斯诺克近 20 年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完整了这段发展史的 “147 分满分杆”。丁俊晖踏碎的门槛,如今已成为后人起飞的跑道。
与此同时,在中国举办的各项斯诺克赛事,也成为历年斯诺克赛历上的亮点。比赛版图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拓展至南京、武汉,甚至玉山这样的特色小城。赛事的组织能力与举办水平广受好评,吸引了众多此前从未踏足中国的选手。他们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魅力,并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火箭” 奥沙利文、特鲁姆普更是先后通过优才计划成为中国香港居民。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世台联)主席杰森・弗格森表示:“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个特点,中国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它不再只是英国的运动,而是真正走向了全世界。我们在中国学到了很多发展斯诺克的经验,现在也正在把这些经验带去别的国家。”
说到玉山,就不得不提它与斯诺克的不解之缘。上世纪末,玉山凭借丰富的青石板资源,与星牌和台球结缘,开始生产优质的台球桌板材。2013 年,星牌集团为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京外建设新的产业基地。而玉山不仅希望引入工业项目,更希望将品牌、赛事、文化等一并引入,于是立项建设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产业项目。双方一拍即合,2017 年,项目全面启动,涵盖了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星牌台球产业园,以及由玉山体育中心、世界台球博物馆及名人堂、国际台球培训学院等组成的玉山国际台球文化中心。2024 年,世界台球名人堂、世界台球博物馆正式揭幕,包括世台联在内的全球各台球项目国际组织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玉山将成为克鲁斯堡剧院之外,台球运动的又一个朝圣地。
20 年来,在中国,球员、球迷、协会、赛事、企业…… 各方力量共同努力,让中国斯诺克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唯一不变的,是这个国家对于斯诺克运动的热爱与热情。如今,观看比赛的方式日益丰富,虽然难以统计到底有多少人见证了赵心童夺冠的这场比赛,但从北京时间凌晨三点直播画面下飞速刷屏的弹幕中,便能感受到民众对斯诺克的高度关注。在玉山举办的斯诺克世界公开赛期间,一张照片广为流传:当地的将军庙商圈里,上千人在大屏幕下驻足,观看斯诺克世界公开赛的直播。一张张脸庞被屏幕里比赛的场景照亮,这场景,恰似中国斯诺克运动不断前行、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