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正侵蚀着关税谈判的意义。

截至2025年4月中旬,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发动的关税战高潮已逐渐落幕,后续主要是余震。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者和消费者都在期盼与美国特朗普政府谈判能传来好消息。但在我看来,特朗普的出尔反尔、信用破产,正破坏着关税谈判的意义。

特朗普过往退出协定行为回顾

先回顾一下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宣布退出由奥巴马政府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当时奥巴马为推动该协定下了很大功夫,在接近达成协议前,特朗普却选择退出。

此外,特朗普上任不久还退出了《巴黎协定》。后来拜登政府上台后重新加入,然而特朗普再次上任第一天,便签署行政命令,又一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在全球范围内,是各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承诺,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约束力和法律效力,关乎一个国家的信用。但特朗普的行事作风是,将历届政府做出的承诺,通过一道行政命令就轻易推翻,同时也勾销了美国应承担的义务。

就像这次,特朗普从2月起紧锣密鼓发动关税战,实际上是否定了美国在WTO协议框架下应承担的市场开放责任与义务,把美国在WTO协议中的义务一笔勾销。一个国家总统,能通过行政命令随意勾销国家签署协议应承担的责任义务,这让其他新加入的谈判伙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特朗普对自身主导协定的朝令夕改

或许有人会说,前面提到的WTO协议、TPP以及《巴黎协定》都不是特朗普任期内主导的。但实际上,特朗普主导达成的协定,他同样朝令夕改。

比如,特朗普退出TPP后,推动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签署,建立紧密的零关税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承诺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开放市场。但这届特朗普上台后,却以毒品、汽车不公平竞争等各种名义,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额度最初高达25%。他上台挥舞关税大棒,首批对象就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

2025年年初以来,2月、3月、4月,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对一些经济体加征关税时,也是出尔反尔。今天说加征,过几天可能就推迟,或以各种名义随意开始加征,又能以另一个名义推迟加征或改变数据。在与中国的关税交锋不断升级过程中,特朗普还充满情绪化表现。如此高的关税加征,究竟还有多大意义?但特朗普却觉得有意义。

观察特朗普这届上任以来在加征关税及关税谈判过程中的出尔反尔,所有谈判伙伴恐怕都要对特朗普的信用打个折扣,对关税谈判的意义,恐怕也要重新估量。对中国来说亦是如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