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春节期间,吴高亮像往常一样在自家承包的田地里漫步,这次正好他带了朋友。
突然,一截发黑的枝桠吸引了吴高亮的目光,这枝桠散发着一股独特的异香,与周围普通的植物截然不同。
凭借着多年在农村生活积累的经验,吴高亮敏锐地察觉到这绝非寻常之物,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发现这枝桠仅仅是露出地面的一小部分,地下很可能埋藏着更为庞大的物体。
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预感涌上心头,吴高亮决定一探究竟。
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就在2月初的时候,吴高亮不惜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聘请了一位民间专家。
这位专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联系到了北京的专业探测公司。
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探测和分析,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地下确实埋藏着巨大的乌木,而且经专家初步估计,其中最大的那根乌木价值可达数百万元!
这个消息对于吴高亮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在农村,这样一笔巨额财富足以让一家人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生活。
于是2月8日,吴高亮迫不及待地组织人员开始对乌木进行挖掘。
然而,夜幕降临,当挖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时,通济镇派出所的两名警察突然来到现场。
他们以接到群众举报,有人私采滥挖为由,要求吴高亮立即停止挖掘工作,原来他们接到了举报说有人私采滥挖。
镇政府相关人员随后向吴高亮告知,根据民法通则,地下埋藏的乌木属于国有。
时任通济镇党委书记杨勇也找到吴高亮,试图安抚他的情绪。
杨勇承诺,镇上将乌木挖起来后,会为他申请最高奖励,补偿他前期在探测和挖掘过程中的所有投入。
最后他甚至还提出,在未来这根乌木进入博物馆展览时,会在下方放置一个刻有他名字的牌子,以铭记他的发现之功。
然而,这些承诺并没有打动吴高亮,在他看来,乌木是在自家承包地中发现的,自己理应拥有一定的权益,因此双方在多次沟通后,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2月20日,在多方力量的介入下,从吴高亮的承包地中一共挖出了7 根乌木,其中最长的一根达到了惊人的34米。
这些乌木随后全部被运送到通济镇进行安放,联合文管部门对乌木进行妥善安置。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业内人员发现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乌木进行处置。
但是在法律层面,回顾近几年四川崇州、什邡、南充等地发现大型乌木的案例,当地政府均将乌木收归国有。
而且2007年我国通过的物权法,回避了许多国家民法中明文规定的 “先占”制度。
有学者解释称,“先占” 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律中无主物归国家所有的规定存在冲突,这也是物权法未涉及该制度的原因。
也正因如此,按照现行法律,只要被认定为 “无主物”,其所有权便归国家所有。
那么乌木究竟是什么木头,为什么会如此值钱呢?
«——【·珍贵的乌木·】——»
乌木颜色深沉,多呈现出乌黑、深褐或红褐色,其表面光滑如镜,纹理细腻且富有变化。
有的乌木纹理如同蜿蜒的江河,有的则似连绵起伏的山峦,极具艺术观赏性。
其质地坚硬致密,密度较大,放入水中会立即下沉。
乌木的形成堪称大自然的奇迹,在远古时期,一些珍贵的树木,如楠木、樟木等,因遭遇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被瞬间埋入河床、湖泊等低洼之处。
在缺氧、高压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这些树木历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逐渐演变成乌木。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木材中的有机物质逐渐分解,同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矿物质,从而形成了乌木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乌木本身是制作高档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上乘材料,这些家具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古朴典雅的风格深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爱。
另外,乌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富贵和长寿,常被用于制作祭祀用品和宗教法器。
在医药领域,据古籍记载,乌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由于乌木形成过程漫长,且资源稀缺,其市场价值一直居高不下。
优质的乌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更是令人咋舌,一根大型乌木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并不罕见。
这也正是吴高亮发现乌木后,各方对其归属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
这起事件还引发了公众对于财富与法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面对意外之财时,公民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又该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只有在法律的不断完善、管理的逐步优化以及公众意识的不断提升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类似的争议,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