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王嘉译 关雅昕

□执行 记者 孙倩文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伤口造口”护理学组组长安艳丽给失能老人照护者讲解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记者 孙倩文 摄

初夏的晨曦温柔地洒在郑州的街巷,微风轻拂,带着几分慵懒与惬意。然而,对于郑州市中心医院“网约护士”王静来说,不过是又一个忙碌工作日的前奏。她身着整洁的护士服,背着装满医疗用品的专用背包,脚步匆匆地穿梭在老旧小区的楼道间。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多样化健康需求增加,专业上门护理成为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持续性的刚需,很多子女为父母下单

3月28日,《河南省老年“六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印发,全面实施“健智”“健耳”“健齿”“健心”“健食”“健体”(简称老年“六健”)专项行动。其中“健体”行动将开展“护理到家”服务,为失能、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提供专业护理服务。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大河健康报记者兵分多路,跟随“网约护士”一同到患者家中进行上门服务,挖掘“网约护士”上门服务过程中遇见的挑战、难点及感人故事;通过“网约护士”、患者、家属三方视角还原服务过程,看护理服务如何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满足老年人的真正需求,缓解老龄化社会下的护理困局。


  • 郑大三附院“豫健护理到家”上线

现状

“网约护士”成刚需

家属:“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4月27日下午1点多,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伤口造口护理学组组长、“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管理员安艳丽的手机响了,她拿起手机一看,是“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发来的信息提醒:“邢**用户购买了伤口换药,指定您上门提供服务,请尽快接单。”

下单的是张女士,她的母亲因脑梗长期卧床,小便失禁导致骶尾部、右侧髋部发生了压疮。经过住院治疗,骶尾部压疮已经愈合,髋部压疮也明显缩小。出院回家后她自己换药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好转,便想让安艳丽上门看看。

由于封闭负压辅助治疗需要两个人配合才好操作,安艳丽便迅速协调伤口造口护理学组郭亚楠、王珍珠组成“入户护理小组”,备齐用物,一同前往患者家里。

下午3点,记者跟随安艳丽一行来到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张女士家中。只见她们一人背一个医疗箱,穿戴隔离防护装备上门,口罩、隔离衣、鞋套等层层防护,入户前进行手部消毒。“如果遇到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我们还会要求戴帽子、手套。”安艳丽说。

进入老人家中,记者发现位于客厅中间有一张病床,周围很宽敞,光线也很好,老人静静地躺在床上。“阿姨,我来给您换个药,很快就好了。”安艳丽摸着老人的手温柔地说,尽管老人不能开口说话,但还是眨了眨眼睛进行回应。

老人女儿张女士对记者说:“今年1月份,我妈身上开始出现压疮,买了很多药自己处理,后来情况越来越重。打听到咱们五附院的护士可以上门,就让咱们专业老师处理了。我和我妹特别忙,我妹还在外地上班,所以平时基本都靠护工杨阿姨照顾。”

“张女士第一次在我们这里预约上门是今年1月份,当时她母亲右侧髋部有10厘米×15厘米的压疮,呈暗紫色,还处于坏死进展期。”安艳丽至今对老人的伤口记忆犹新。后来压疮坏死组织趋于稳定后,需要频繁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因为家人不想让母亲住院,老人又是居民医保患者,安艳丽便建议患者建立家庭病床,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一部分经济负担

说话间,郭亚楠开始帮助老人摆放体位、整理换药用品、洗手、戴手套、去除敷料。老人右髋部只有一个直径3厘米左右的小洞。“别看伤口开口很小,里面空间很大,这个伤口持续时间较长,近一段时间组织生长近乎停滞,再用普通的换药方法效果不好。封闭负压辅助治疗可以改善局部微环境,增加组织供血供氧,减少局部细菌定植,加速肉芽生长。综合判断后,我们决定在家里给老人实施封闭负压辅助治疗。”安艳丽边说边熟练地持镊子给伤口消毒。很快操作结束,机器运行正常,安艳丽便开始给护工杨阿姨讲解注意事项。

一旁的王珍珠看到老人尿袋中的尿液颜色有些深黄,尿管中还有絮状物,便给护工讲解预防尿管堵塞的技巧,以及尿管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

上门护理不仅仅是单纯的服务过程,还包括健康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面对压疮患者,要让家属学会怎么翻身、多长时间翻一次、体位如何摆放才会既舒服又不容易产生并发症。”安艳丽说。

“安老师她们技术高、服务好,一点也不嫌脏。她们为了判断老人压疮情况,每次换药都要凑近伤口闻闻气味,看看有没有感染,让人非常感动。”护工杨阿姨说。

“平时我上班忙,护士每一次上门服务,都会在微信上与我沟通,并且定期发照片随访,这种连续服务的方式对我们家属来说非常方便,真是帮了大忙了。”患者女儿张女士连连感谢。


护士为老人进行压疮护理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供图

便捷

一键预约 订单量不断增长

2020年12月28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郑州市(含省直医疗机构)、济源示范区为全省“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

2023年10月23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正式下文,推广应用“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为出院或者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目前,全省18个地市共有546家机构、5.12万名护士入驻该平台,累计为2.15万名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3.72万人次。

作为郑州市首批试点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21年3月正式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2023年加入河南省“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二七区周边区域居民。随着开展时间越来越长,医院上门服务在附近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25年1~4月,仅其中一个平台上门服务次数就接近500人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网约护士”的主要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占70%,多为携带胃管、尿管或有压疮的患者;还有术后康复及终末期患者;少部分是孕产妇及新生儿群体。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为例,共开展了基础护理、伤口造口、静疗、母婴、康复、中医、健康咨询或专业指导7大类73项服务项目,预约占比较大的项目有更换胃管、更换尿管、压疮护理、静脉采血、灌肠等

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行动不便患者,平台还可以代为预约、免费线上诊疗、上门服务、电话随访等。郑州市二七区庆丰街有两位老人:奶奶79岁,思维清晰,但骨折后卧床携带尿管;爷爷80岁,可以拄拐缓慢下床活动,但耳背。护士上门时主动留下联系电话,老人有需求打一个电话,平台会帮忙预约、协助开单、买药送药等

基层医院积极践行 惠及众多患者

近年来,“互联网+护理服务”逐渐“由点到面、由枝到叶”,在医疗领域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多家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也开始积极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

4月28日夜晚,郑州市中心医院护士王静刚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这时,她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豫健护理到家”平台的新订单提示:一位72岁的老人需要上门护理服务

老人此前因脑出血接受了手术,术后吞咽功能严重受损,进食变得异常艰难。随后又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目前急需进行鼻胃管护理。老人家居住在距离医院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老旧小区,交通不便。无奈之下,其家属便在网上下单,希望能有专业护士上门服务。

抵达老人家中后,王静立即来到老人床边。“大爷别紧张,很快就好。”她轻声安抚,随即开始操作。仅12分钟,全新的鼻胃管已稳稳留置。随后,她又耐心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观察胃管是否在位、怎样正确进行鼻饲,直到确认他们完全掌握要点。

郑州市中心医院为方便居民便捷下单,在互联网医院公众号“迅医”模块植入“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快捷键,一键预约、付费后,就可以等待护士接单,在家里享受到和医院一样的优质护理服务。

郑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张亚琴介绍,截至4月29日,该院在“豫健护理到家”平台已注册564名护理人员,完成2094单,主要是鼻胃管护理、普通伤口换药、导尿管护理等。此外,还开展有线上的健康咨询及指导服务。

郑州市中心医院作为郑州市护理质控中心主委单位,已推动郑州市37家医疗机构入驻“豫健护理到家”平台。

在基层医院,上门护理服务也变得触手可及

在兰考县小宋镇唐寨小学南侧的农家小院里,56岁的李大爷因病长期卧床,骶尾部溃烂的伤口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时刻灼烧着他的身体。崎岖的乡间小路、往返医院的数小时车程,让每隔几日的伤口换药成了困扰全家的难题。

直到听闻兰考县中心医院有“护理到家”服务,李大爷的家属迅速在医院的公众号上下单预约。

4月 15日上午,随着“咚咚咚”的敲门声,该院两名护士拎着装满无菌敷料、消毒液的护理箱,赶到李大爷家中。她们轻声询问李大爷的饮食、睡眠情况,接着小心翼翼地掀开被褥,仔细查看压疮的面积、渗液量,又用软尺精确测量伤口深度,轻轻按压周边皮肤以评估组织活性。

消毒时,护士半跪在床边,持着碘伏棉球的手腕轻转。“大爷忍一忍,马上就好。”护士一边安抚因疼痛皱眉的李大爷,一边将敷料平整覆盖伤口,再用弹性绷带固定,动作轻柔又利落。操作结束后,护士还手把手教家属如何观察伤口变化、更换外层敷料。

据兰考县中心医院宣传科科长栗志海介绍,自2020年12月份以来,兰考县中心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注册到家护理人员100多名,共为600余名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并不断改善护理服务来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思考

“网约护士”服务

距离“叫好又叫座”还有多远?

目前,我国约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其中90%处于居家照护状态,专业医疗护理成为刚需。随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院护理能力依然不足,“网约护士”能缓解这一问题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网约护士”主要集中在城市,且护士多为兼职,服务覆盖面有限,难以覆盖偏远地区;支付体系尚不成熟,多数服务需自费,而老年群体支付能力有限;商业保险参与度低,制约了网约服务的规模化发展。所以短期内“网约护士”可作为补充手段,优先满足中高收入家庭、轻中度护理需求,但要从根本上解决4500万失能失智群体的普惠性照护问题,还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支持。

同时,费用问题仍然是制约“网约护士”服务普及的核心因素之一,需要在政府引领下多方参与,在支付创新、资源整合、风险控制三大环节实现突破,全面普及仍需系统性制度设计。

展望

建议将“网约护士”与家庭病床相结合

如何让“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发展得更长久,“叫好又叫座”?不少医护人员建议将“网约护士”与家庭病床服务相结合,将基层家庭医生与三甲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互为补充,避免资源浪费,促进分级诊疗。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患者符合住院指征,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适合在患者家庭或长期居住场所内设立病床,由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提供适宜的诊疗服务,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医疗卫生服务形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伤口造口护理学组组长、“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管理员安艳丽介绍,家庭病床由患方申请或医护人员推荐,经家庭医护团队现场评估符合建床要求,会给予建立家庭病床,并指定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家庭病床主要服务患有压疮需要多次换药的卧床老人、脑出血后活动障碍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患者等;家庭病床收费主要为上门服务费和医疗服务价格,受医保监管,实行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付费,可以让患者在最低人力和经济成本的情况下接受专业治疗。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目前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对于适合建床的患者,管理员会随时跟进并协调相关人员。对于建床结束仍有单次服务需求的患者,也可以直接与管理员交接,进行随访与跟进。患者病情发生变化,也可以随时协调上转,保持患者服务的连续性。这种闭环管理的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河南省护士上门服务的推广,要在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背景下实现破局,最关键的突破口是建立‘支付保障+基层赋能+风险共担’三位一体的可持续模式:关注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加速长护险全省覆盖;创新‘护理积分’制度,比如联合民政部门,对低收入家庭发放‘护理消费券’,可在平台兑换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慢病护理险’;打造‘1+N’基层护理网络,提升基层护理技能,扩大农村及偏远地区服务覆盖面。”一位医疗界资深护理人员建议。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