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漫漫多磋磨,鲜衣怒马亦求索”,荆棘遍布的考研之路上,有人星夜兼程,有人挑灯夜战。那些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一场又一场的模拟考试,都是他们逐梦的勋章。如今,他们站在新的人生起点,功成名就,登顶辉煌。他们的故事,值得被聆听,他们的经验,值得被汲取。让我们一同翻开他们的考研篇章,探寻成功背后的秘密。

校友简介


姓名:李欣阳

班级:会计2101班

录取院校:南京财经大学

简历展示


采访纪实

Q

学姐,在择业与考研的人生分岔口,您为何选择考研?考研的念头何时萌生?

A

当我初次踏入大学校园时,便敏锐地意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我的第一学历或许不具优势。这种认知宛如一颗种子,在我心底悄然种下了考研的念头。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进入大四,和众多毕业生一样,我满怀期待地加入了秋招的队伍。然而,在经历了无数次简历投递后如石沉大海般的失落与焦灼,我最初的考研想法不仅没有动摇,反而在现实的磨炼下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定。我深切地明白,攻读研究生,不仅可以大幅提升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在专业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钻研,持续夯实专业知识体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Q

学姐,您认为在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您是如何践行的?

A

在考研这一漫长的征途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持续且稳定的心态管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尤其在备考的中后期,随着知识储备量的大幅增加以及考试日期的日益临近,无形的压力如乌云般笼罩而来。哪怕是细微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如蝴蝶效应一般,导致学习效率的急剧下降。

在实践过程中,我探索出了两种行之有效的心态管理办法:

其一,坚决隔绝干扰源。我狠下心来卸载了喜爱多年的游戏,关闭了所有娱乐软件的推送;同时,将手机设置为严格的专注模式,每天仅在晚饭后留出半小时来处理必要的社交信息。以此构建起抵御外界诱惑的坚实屏障。

其二,建立正向反馈体系。每当完成一个重要的学习节点,我都会用一顿美味的佳肴或半天的放松时间来犒劳自己,让“付出努力—收获成果—获得激励”的闭环不断得到强化。使备考之路始终充满着动力与期望。

Q

学姐,您认为在考研路上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您是怎么解决的?

A

在考研这场持久战中,最大的障碍莫过于长期高压下的身心能量枯竭。日复一日的久坐不仅导致我腰背酸痛和用眼过度,更让后期面对知识时产生生理性厌倦,记忆力显著下降。夜深人静时,我的内心还会不断质疑“考研是否值得”,弃考的念头如影随形。

为破解这一困局,我制定了系统的应对策略:严格执行“90+20”的学习节奏,即每学习90分钟后休息20分钟,休息时远眺放松眼睛;每周进行3到4次跑步或羽毛球运动;每月安排1到2天的徒步或骑行活动,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清空压力,让身心重新回到最佳状态。

Q

学姐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吗?

A

在考研备考中,我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来提升效率。每天清晨,我会利用番茄工作法的原理,结合番茄钟制定待办事项清单,以60分钟专注学习加10分钟休息为一个循环,确保学习节奏和专注力。同时,我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在排队打饭时用手机背单词,临睡前复盘当天的知识点以加深记忆。此外,我还会定期整理错题,深入剖析历年真题中的高频考点,总结命题规律,以此强化薄弱环节,使复习更具针对性。

Q

学姐,现在您已经成功上岸了,对于即将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建议或者鼓励的话想对他们说呢?

A

考研是一场需要耐力和智慧的持久战。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稳住心态,专注于自身的节奏,不要因为他人的复习进度而自乱阵脚,而是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专属计划。同时,一定要重视真题的核心价值,切不可沉迷于偏题怪题。建议将近10年的真题反复钻研至少三遍,精确标注高频考点。

考研并非人生的唯一道路,即便最终没有实现愿望,在备考期间磨炼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韧性,也终将会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闪耀光芒。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力以赴地坚持到最后一刻,不留任何遗憾。

人生格言

纵使山不生草,岭行无云,

抬头看,暖阳依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坚持诠释梦想,用努力书写辉煌,感谢李欣阳同学的精彩分享。他们的经历,是一本生动的奋斗之书,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砥砺奋进。愿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同学,都能从他们的故事中获得力量,向着心中的目标,无畏前行,终能得偿所愿,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内容转载自商学院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排版:邹清博

责任编辑:刘心语

审核:杨岳 鱼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