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在网上看到了总是特别振奋人心。只可惜,说这话的那位教授,如今却已然不在了。

而在他离开的7年后,祖国的强大已经到了他当初不敢想象的地步。他许下的那些愿望,正逐步开始实现。



艾跃进的心愿

1958年,艾跃进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曾参加过抗战,是八路军359旅中的一名干事。只不过在艾跃进童年时期,父亲因一些原因被调离了天津。

在父子为数不多的相处时光中,父亲经常和他讲述战场上的事情,艾跃进当时年龄小,却听得很仔细,并以像自己父亲一样的革命前辈们为榜样,将这份感情埋在心中。

直到艾跃进在南开大学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工作,成为“军事思想”课的一名老师。



80年代初,南开大学还没有关于军事课的系统授课流程。艾跃进虽然从小就听父亲讲故事,但当时人们获取资料的方式很有限,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很容易让学生听得犯困。

一开始,艾跃进的教学方法是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入到课堂上,尽可能的把这门课讲得不枯燥。

后来有时为了印证书本上的事件,艾跃进甚至千里迢迢地去拜访军科院的将军。结果等到了以后就是后半夜了,壮着胆子上前敲门,被人给赶了出来。

艾跃进在军事学上钻研得太深了,就有人开始在背后议论他,说他“文人冒充将军”。



不过艾教授本人从来不在意,甚至在他去世前,互联网传播速度还没有现在这么快,他就已经能看到网上对自己的评头论足。

对于这些捕风捉影的言论,艾跃进只是一笑了之。在他看来,从零开始创建一个非军事院校的军事学科,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可如果一所高校的学生连一个步兵连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毕业后又怎么能为祖国发明出强劲的武器装备呢?



艾跃进的课堂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水课”,但“水课”的含金量如果上来了,对学生依然能起到很大帮助。

艾跃进给学生们讲平型关大捷,给学生们讲抗美援朝的经过。多媒体教材没有普及,艾教授就用嘴去模仿日本重机枪的声音。

他不是军事理论专业出身,却尽量用自己能查到的资料,能咨询到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们普及战场上最基本的知识。

用他的话说:“中国不是怕战争,而是怕忘了该怎么打仗。”



即便后来人们说他是“鹰派”,但艾跃进仍然坚持在嘴上说着“把日本消灭掉”。这段视频至今也能在网上搜到,评论区下面有人赞同,也有人说他太偏执。

面对质疑,艾跃进回答说,但凡自己能说出口的东西,都是从被国家公开允许出版的刊物。自己不是军事专业出身,自然也说不出什么不相衬的观点。作为讲师,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艾教授在课堂上说过很多自己的期盼,不过总结起来就只有两点。



第一是要站着活,如果不能站起来,那就让自己倒在讲台上。最后他也的确实完成了这个承诺,直到被抬上救护车,也依然要求把课讲完。

第二就是希望祖国强大,这里的“强大”是有各种含义的。

比如艾跃进曾经给学生讲述“甲午海战”时,就激动地站起来指着东海说“这是我们子孙的命”。



即便他不是军事学专家,但每年他的学生中都有人考上国防科研,替艾跃进完成他的愿望。

多年后学生们都感慨:“艾老师当年不是吓唬我们,是真的发人深省”。



艾跃进死磕的真相

之前在课堂上谈论抗日战争时,艾跃进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宁可背负一世骂名,也要让子孙万代享福。”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基本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我们的祖辈们在战场上浴血杀敌,为的就是让我们以及子孙后代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这也就是艾跃进所说的“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战场上的胜利,也就没有谈判桌上的底气。

学生们都说他的课听起来像打仗,听完课就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酸痛的。并且在这之后一周里,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都不敢偷懒,总觉得心里有一股使命感似的。

人们可以说艾跃进“消灭日本”的观点太片面,却没有人说他教书育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只有认识历史、牢记历史,见识到侵略者的底线,才能在工作和学习上更加奋发图强。



2014年,艾教授在上课时脸色突然一白,双腿一软倒在讲台上。学生们赶忙上前将他扶起,七嘴八舌地联系学校领导说要将他送医。

但艾跃进坚持不同意,擦去额角的冷汗,坐在讲台上硬是讲完了最后一页教案。

第二天被送去医院时,才知道他早已是胃癌晚期,按理说已经没办法再继续讲课。艾跃进听完后坚决不同意,说他宁可死在讲台上,也不愿躺在病床上。

仅是动手术切除了病变那部分胃袋,艾跃进就又出现在南开大学的课堂上,直到两年后离世,他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愿望。



艾跃进离开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大家不要怀念自己,要努力学习,成为他,超越他。

当时的国际局势我们都知道,日本把钓鱼岛写进教材里,成了他们的“固有领土”。国内群情激愤,抵制日本制造,却也没办法做些什么实际的贡献。

从2023年开始到上个月,中国舰艇编队已经在钓鱼岛完成了17次常态巡逻。



就在艾教授离开的7年后,国际舆论的抗议方从中国变成了日本,日本民众对中国巡逻钓鱼岛的抗议激增。

正如艾教授所说的:“我们不是为了战争而活,而是为了不再有战争而准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