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校免费提供场地 创业导师出谋划策(引题)
搏一搏闯一闯,还没毕业当老板(主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姜韦浩是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2025届毕业生,相比于其他同学,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南京昊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还没毕业就当上老板,他直言:“这活不好干,好在有学校支持。”
刚上大学时,姜韦浩可没想过走创业这条路。因为几分之差,原本想读电力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他被录取至学校自动化专业。父母对他的规划是,毕业之后能从事与电力相关的工作,所以入校之后,他一直在积极准备转专业考试。改变发生在大一下学期,姜韦浩发现,一直以来完全按照父母想法前进的他似乎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在重新思考之后,他决定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姜韦浩加入了学校的实验工坊,专注于STM32(一种控制板)单片机控制技术研究和计算机视觉等技能学习;同时,他还参加了学校大学创业园“天印梦工场”,投身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创业导师的推荐下,凭借着“水产养殖智能设备”项目,姜韦浩和团队加入XbotPark机器人基地,这是由大疆创始人李泽湘教授等人创办的机器人及智能硬件创业孵化平台。通过学习,姜韦浩逐渐形成了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具备了产品开发和专利申请保护等技能。
“就是在那里,我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姜韦浩说,有了想法之后,他连创业的方向都想好了,“基于我的专业和参加大赛的经验,我想从事自动化智能装备、智慧传感器以及基于视觉识别的监测检测仪器的研发与设计,这些领域很有前景。”
想法和方向都有了,但这时候的姜韦浩还缺乏一些勇气,于是他找到了创业导师傅欣。“傅老师帮我从个人能力、思维、渠道等几方面分析了一遍,认为我非常符合创业的条件。他说,创业虽有失败风险,但为何不敢闯一闯,搏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姜韦浩说,别人给出了建议,真正做决定的还是自己,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决定放手一搏,“不管成功与否,创业的这段经历就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就算最后以失败告终,但眼界和能力的提高足以让我抓住更多机会。”
幸运的是,姜韦浩的创业梦得到了学校的支持。2024年4月,姜韦浩在“天印梦工场”注册了南京昊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学校不仅为我们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就连桌椅都配备齐全,在前期研发需要资金投入时,傅老师不仅自掏腰包为我们提供基础费用,还为我们对接客户资源。”姜韦浩说,一年以来,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奔着同一个理想,让公司逐步走上正轨,“希望未来,我们能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力、走在技术前沿的科技公司。”
记者手记
为毕业生创业“扶上马送一程”
在学校的支持下,姜韦浩拥有了大约2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这里是他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在学校浓厚创业氛围的影响下,自主创业、抱团创业成为一部分毕业生的选择。从校园走向社会,选定一处合适的办公场所,是投身创业大潮的毕业生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如何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南京工程学院的做法是为创业毕业生免费提供场地,并派出创业导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南京高校正全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沃土,除了提供免费场地,派出创业导师,还延伸推出政策咨询、创业帮扶、项目支持等“一揽子”帮扶举措,为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扶上马送一程”,助力他们逐梦而行。
相关举措
多举措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
南京工程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天印梦工场”,按照“前期创新孵化+中期创客培养+后期创业实践”三大职能,配备各类办公设施,已累计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企业214家。
1.政策赋能: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学校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大学生解析最新政策动态。
2.服务赋能:为在孵企业提供入园申请、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等“一站式”咨询服务。
3.导师赋能:拥有一支71人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定期举行创业培训、项目训练营等。
4.企业赋能:实施“校政行企”联合共培计划,邀请双创专家和优秀创业校友,开展双创大讲堂等各类活动。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