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国家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国补活动类型繁多、活动时间紧俏,稍不留意就会与大额优惠擦肩而过。消费者因下单前商品宣传界面显示的国补政策与下单时不同,起诉商家要求三倍赔偿,法院会如何认定?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一起涉及国家补贴政策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参加此类补贴活动时,应注意核对实时活动信息,避免因急于下单错失优惠。
2024年10月8日16点,消费者王某在某购物APP发现一款冰柜标注“政府补贴价959元”,活动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15日。当天18点,王某下单付款后,却发现并未享受到国家补贴价格,实际上支付了1174.18元。
王某认为,商品页面宣传可享“国补8折”,但下单后未获补贴,商家构成欺诈,要求商家三倍赔偿共计3522.54元。商家则表示,交易快照显示,原告18点下单时,商家对活动进行了修改,商品页面显示原告所在地区不享受相应活动。
商家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法院审理认为,王某下单前,这款冰箱宣传其所在地区享受国家补贴,但根据双方提交的订单截图和交易快照,王某在下单时,冰箱宣传图显示享受国家补贴的地区已经变更,王某所在地区不享受国补。
法院认为,作为消费者,原告有义务在订立合同时核实商品信息,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原告下单时,涉案商品享受国家补贴,不足以认定被告构成欺诈。最终法院没有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消费者,在参加购物补贴类活动时,应注意核对实时活动信息,避免因急于下单错失优惠或引发纠纷;
注意活动起止日期,超过补贴活动期限要注意活动规则是否有所变动;
核对购买详情页标注的适用城市,如果选择跨地区购买需谨慎注意是否适用于收货地城市;
按照正确参与步骤参加购物补贴类活动,根据指引步骤绑定或领取。
如遇纠纷,要及时保留商品和活动具体内容的截图或录屏,优先选择与平台客服进行联系,通过沟通协商解决。
(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