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最西端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是青海的“西大门”。城市被阿尔金、可可西里、羌塘三大无人区环绕,方圆380公里无“近邻”,被称为“最孤独的城市”“最像火星的地方”。
与茫崖市一起成长的国网青海海西茫崖市供电公司共有26名员工,平均年龄29岁,其中90后、00后占了六成。成立五年,公司年售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度),并连续两年实现供电服务零投诉。“戈壁滩上点灯人”品牌形象广受社会关注,“26名青年撑起10亿度电的光明”故事也流传开来。
谷雨时节,国网茫崖市供电公司阳光房里的芭蕉更加浓绿。一大早,该公司供电服务中心主任李积侠和副主任李彩荣讨论着如何为五矿盐湖钾肥生产服好务、供好电。近年来,五矿盐湖钾肥生产基地形成集钾肥生产、文旅产业、钾盐衍生产品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链。该基地每年可生产钾肥600多万吨,占全国钾肥生产的73%。眼下正值春耕备肥的旺季,也是钾肥生产的黄金期。
太阳在阿尔金山上越升越高,李积侠、李彩荣和张文朝与冷湖供电所的靳生伟、沈明兴在“火星一号”公路旁会合。这支5人“护航春耕保电”小分队穿过“魔鬼城”俄博梁,2个多小时后到达五矿盐湖(茫崖)钾肥生产基地,了解客户用电需求,排查设备、线路安全隐患。
钾肥又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对于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卤水抽取、离心分离、干燥造粒、包装运输,再到车间温控系统,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加持。
护航小分队按计划对茫崖地区的钾肥企业客户侧供电设施开展用电检查,并与企业沟通了解生产经营计划、用电需求、未来发展规划等,梳理企业供用电问题并形成清单,定期统一处置,防止设备“带病上岗”,全力保障农资生产企业安全可靠用电。
“今年我们基地钾肥预计年产量480万吨,我们完善技术、加紧生产。供电服务特别好,连续5年生产高峰期时从不掉链子。”五矿盐湖钾肥分公司生产管理员李善义对前来走访的供电员工说。
李彩荣打开钾肥保供作战图,图上清晰显示着计划任务表、工作指标表,且有红黄绿三色对应的“滞后、正常、超前”预警等级。针对钾肥生产基地生产连续性要求高、用电负荷大、生产过程中不能轻易停电等情况,茫崖市供电公司制定了“一企一策”预案。
“蓄电池要按时进行充放电试验,以保持用电性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宁可备而不用,也比用时无备要好。”李积侠一边说一边打开另一扇保护屏的柜门,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是否合格。
曾几何时,这26名青年看着荒凉得不像地球的茫崖,有人流了一夜眼泪,有人悄悄看起考研考编的书。是什么让他们坚持留下来?有时候是巡完线回来,看到戈壁里亮起片片灯火,心里突然豁然开朗:有时候零下十几度,在电线杆上趴了4个小时下来后,同龄的师傅拍着肩膀说:“小子,有出息!”有时候是客户们的一句“谢谢,谢谢啊。电稳当了,生意也好了。”
只要想干事,一定能成事。26个青年用青春回应着和他们一样年轻的城市,用热血书写着“大漠苍茫,我的青春不迷茫;在最像火星的地方,我也能点亮万家”的故事。用“只要想干事,一定能成事”的信心,硬生生把“成长”从名词变成了动词!实现了“被无人区环绕,那我就C位出道”的蝶变。
暮霭附着赤色的油砂山,点点灯光与采油机与人影构成一幅剪影。此刻,坚守有了具像,青春有了回响。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陈郁 王雅白
编辑:易娜 责编:鲁东 监制: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