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丛林近30年后,小野田最终出山投降

号称最后一个鬼子兵的小野田宽郎,此人曾在菲律宾马尼拉西南115公里的卢邦岛隐藏到1974年!甚至有人称小野田几乎变相将二战延迟了近30年。

此人生于1922年,入伍后也曾服役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后回到日本接受特务机关中野学校的培训,由此具备了十分专业的野外生存、隐蔽和游击知识。并在1944年底抵达卢邦岛,准备指挥当地日军与美军进行游击战。然而1945年2月美军很快就平息对方有组织的抵抗,小野田等残存日军只能退入山林。

由于消息闭塞,小野田和三名属下不知道日本已经在1945年8月战败,还准备按照上级的命令长期进行潜伏游击,其上司告知他们不可轻易自尽或以万岁冲锋方式战死,而是要竭力牵制美军直到日军的大部队反击。

虽然小野田的一名部下因无法忍受在1949年出山投降,另外两人也在1954年和1972年相继被击毙,但小野田依旧坚持在丛林中潜伏游击。直到1974年,日本探险家铃木纪夫偶然发现小野田后,几经辗转才找到小野田昔日上司谷口义美少佐,进而让小野田通过接受命令方式投降出山,由此小野田也成为最后一个以接受命令方式投降的日本兵。据统计,小野田一伙在潜伏游击后总计杀害了上百名菲律宾军警和平民。



卢邦岛是典型的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

客观来说,小野田能够在气候复杂的热带雨林中潜伏近三十年,不但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综合智慧,也需要十分强悍的野外生存能力和体魄。

1974年此人出山时已52岁,体重也比1944年时轻了12公斤,但其身体各项机能甚至完全不亚于一个强壮的30岁年轻男子,他在漫长的岁月中除两次被毒虫叮咬发烧外几乎从未生过病,而且他在潜伏袭扰当地人时经常还背着40公斤的各种装备,这几乎堪称是巨大奇迹。卢邦岛虽然物产丰富,但此地气候湿热且每年都有几个月的雨季,再加上台风以及各种有害动植物的影响,在这种雨林里生存绝非易事。

更何况小野田等人在卢邦岛几乎没有任何停歇的机会,因为此地先有美军驻扎,随后此地的菲律宾军警又常年进行围剿。那么小野田一伙又何以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如此之久呢?这就要从他们的野外生存经验说起了,虽然野外山区丛林里不乏看似清澈见底的水源,但他们除了被围追的紧急状态下几乎从不喝生水,因为野外水源会也是动物经常饮水之处,难免被它们的粪便或其他寄生虫污染,贸然在没有煮沸的情况下饮用必然导致生病。

现代人饮食保证健康的重要材料之一就是盐,小野田等人曾到附近村民的盐田去盗取,但一次只盗取半升,更多时候则是到海岸岩石边寻找天然盐块,由此混入食物,自然会让他们的体质大幅提升。



不饮用生水是热带丛林中野外生存的关键

在卢邦岛潜伏时,小野田一伙的主要食物中的重要种类就是肉食,在小野田的同伴未被击毙前,他们经常暗中接近当地人放牧的牛羊马等牲畜,往往在傍晚或雨夜进行近距离射击,此时枪声和枪口焰不会太过引人注意。

一旦射杀完成后他们往往一小时就会将一头牛肢解,并将精牛肉装入袋子,抵达相对安全的营地后,他们就会生火,用煮、烤等方式做成牛肉,并参考做干鱼的方式将牛肉条熏蒸抹上盐以保证其可以长期食用,据小野田回忆牛肉可以提供很大的热量。

但其队友相继被击毙后,他一人无法单独完成射杀、肢解再到烹饪的过程,所以他还曾将猎捕的对象转为山猫、鸟类、大蜥蜴和蛇等野生动物,尽管这些动物的肉无法和家畜相比。除了肉类外,小野田等人还经常摘取椰子和香蕉等热带水果,这些水果虽然提供的营养和肉类有所差别,但也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采集这些作物时无需冒着被发现的风险。

即便如此,他们还经常把香蕉切成片用水把涩味洗掉随后加入榨好的椰汁里煮熟,以避免野外香蕉导致食物中毒。由于卢邦岛河流密集,所以鱼虾产量很大,小野田等人也曾多次制造过相应的捕鱼设备,据小野田介绍此地的鳗鱼和鳌虾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极大提高人的夜视能力。

非但如此,卢邦岛菲律宾农民经常会在劳作时将自己准备的饭菜放在树上,所以小野田等人经常趁其不备按量偷取,其偷取量会有严格限制,不会过多以至于引发怀疑。另外,他们也曾多次盯上一些远离村庄中心的人家,以威胁方式获取一些生活必需品和食物。



热带水果的食用也要尽可能谨慎

他们对衣物鞋子的保养也有独特经验,由于热带雨林气候下高温暴雨和茂密植被都会以各种方式破坏衣物,一旦衣物损坏就会对其弹药和日用品储备带来很大破坏,也会成为健康隐患,所以他们经常为修补衣物发愁。

起初他们用军用铁线烧红制作针,并使用帐篷碎布,但很快这些碎布消耗后就只能通过窃取等方式从当地居民家中获得各种布匹。非但如此,小野田还尽可能利用身边一切条件获得布匹甚至整件衣物,例如阵亡同伴的军服、当地人夹克甚至后来开始出现在此地的尼龙化学纤维制品。

小野田认为,这些材料不但可以成为缝补衣物的良好材料,也很利于保养武器弹药。国内头号悍匪白宝山曾说过,枪是男人胆。同样凶恶的小野田等人对待枪和弹药的细心保养也是颇有心得的,起初这四人有3支三八大盖和1支99式步枪,以及一些可以改造后让99式步枪使用的机枪弹,其总数约为三千发左右。

他们认为,武器的可靠性和弹药的可持续性是关键,所以他们虽然曾袭击过菲律宾军警营地缴获了一支美式卡宾枪和一支半自动步枪,但这些武器对应弹药不足,所以小野田等人也就停止了此类攻击。

1954年小野田的部下岛田被击毙后,小野田和最后一名部下小冢的行动也愈发小心了,每次行动时他们每人携带40发子弹以便轻装上阵,其余子弹都储备到一处悬崖的洞穴,因为他们认为此地有大量毒蛇,当地人不敢轻易接近。



小野田投降后,人们发现其各种装具和武器都保养良好

小野田和小冢储备子弹的方式是利用空玻璃瓶,将瓶口用防毒面具香蕉封住,并用铁皮盖子进一步封住。同时他们还将各种状态的子弹进行标示,例如可能哑火的子弹只在威慑中使用,状态较好的子弹则画上圆圈。

在雨季时,即使他们被淋成落汤鸡也会将枪放在怀里避免被淋湿,还会在每次击发后清理枪膛并涂上椰子油,还会用特殊植物制成的液体涂在附近以避免老鼠和蚂蚁啃食枪械的木质结构。在这种精心保养下,小野田的99式步枪和小冢的三八大盖在服役近30年后依旧状态良好,几乎很少有几发失败的情况。

小冢毙命后,日本专门查看了其遗留的三八大盖,发现其第一批次检测的48发子弹里至少半数依旧可以击发!而小野田的99式步枪在其最终出山投降后经过检查,也被发现状态良好。

这除了和小野田等人在极端恶劣且完全没有后勤的情况下对武器的细心保养外,也和三八大盖以及其后继型号99式的坚固耐用结构有关,中国一些民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还有部分人使用古老的三八大盖,这些早已犹如古董的武器甚至依旧可以在三百米距离打出较为出色的成绩。和白宝山作案前对武器的细心检查和保养一样,小野田等人对武器的保养也证明这种工作决定着武器使用者的生死。



后来小野田的昔日上司抵达卢邦岛,命令小野田投降

纵观小野田本人,可谓体现了二战日寇的顽固和偏执,以至于直到越战时期部分美军飞机受伤返回菲律宾基地时,小野田也认为这代表日军开始扭转局势逐渐反击美军成功,于是再度坚定了不投降的想法。

日本寄来他家人的书信并让他的亲哥哥喊话,他也将其视为这是美军的阴谋,甚至日本旅游和商务团队偶然留在当地的日之丸旗,也被他视为日军反攻的先头部队即将到此,他回忆此后他没看到太阳升起就冲着日本的方向遥拜。

然而小冢的阵亡最终让小野田在其潜伏的最后两年陷入彻底的孤独,最终开始意志崩溃,据他回忆他计划在自己60岁生日时对早已盯上的菲律宾军方雷达站进行突击,尽可能杀伤对方人员后用最后一发子弹自尽。

回到现代社会后,一度无法摆脱二战记忆的小野田颇感不适应,他一方面对侵略战争和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意,一方面又相继开设了青少年野外生存培训班,可想而知有多少日本青少年在该培训班被其间接影响!抛开其罪恶属性来看,小野田规律生活,经常运动,科学饮食且注重卫生等方式,也绝对值得今天在敌后隐蔽的特战队官兵借鉴学习,而这种潜伏能力,也是决定其避免被敌人发现和围攻的关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