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癌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特别是在中国,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现已成为了第二高发肿瘤。对此,提升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诊断的有效率,可有助于缓解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因此,在2024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携手华大基因,在哈尔滨地区发起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大规模公共卫生项目,旨在通过为当地免费提供消化系统肿瘤检测和“四高”检测,减轻疾病负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近十余年来,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呈现上升趋势,且5年生存率仍低于欧美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率相对较低。好在随着“防大于治”健康理念的普及,以及筛查技术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中国结直肠癌人群组织性筛查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近年来,国内多地已实施了“初筛+精筛”的分层筛查模式,即先利用粪便DNA检测、FIT等手段对普通人群进行结直肠癌及进展期腺瘤风险评估,初步筛选出高危群体后再对其进行结肠镜的精查。该模式有效减少了非必要的结肠镜检查,是更符合中国国情及区域经济特点的新型结直肠癌预防、干预模式。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结直肠癌筛查民生项目为例,自2024年起,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华大基因,依托300多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0多家定点医院,构建了能覆盖240万45周岁-64周岁常住人口的全面检测项目网络,可为当地适龄居民免费提供消化系统肿瘤检测和“四高”检测。其中,华大基因的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将用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初步检测。

该项目是当前中国采用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开展结直肠癌组织性筛查覆盖范围最广的项目,为大规模公共卫生筛查项目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新范式。截至2025年1月20日,华大基因该项目自实施的9个月来,当地已有近83万人申请进行肿瘤检测,现已出具检测报告超75万例。值得一提的是,该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居民一年内可在指定医院接受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检测费用在1200元以内可由项目全额承担(超出部分则需自费),最大化保障了结直肠癌初筛的漏斗效益,让民众能真正从筛查中获益。



在借鉴武汉市新型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成效后,哈尔滨市结直肠癌筛查民生项目的规模扩大至240万,覆盖了年龄段更为广泛的人群。不仅如此,华大基因与哈尔滨市合作开展的该项目还增设了幽门螺旋杆菌与“四高”免费检测,拓展了筛查疾病范围,强化了“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初筛+结直肠镜精筛”模式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及精准医疗的普惠意义。此次,哈尔滨市结直肠癌肿瘤检测项目的成功实施体现了中国对于大规模公共卫生项目处理的高效与全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在癌症与慢性病防控策略上的前瞻规划,为全球癌症防控与健康管理贡献了宝贵经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