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除夕夜,台北高级监狱里的一对夫妻,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妻子临刑前抱着丈夫失声痛哭,直言万分对不住他,丈夫却面色坚毅坦然赴死。
这对苦命夫妻,便是抗日名将李玉堂和他的妻子陈伯兰,黄埔一期出身的李玉堂,是名副其实的蒋介石嫡系,曾立下歼灭六万日寇的战功,如今却被昔日恩师亲手处死。
吊诡的是,没过几年,老蒋就开始为李玉堂的死痛哭流涕,反省自己“杀错了人”,多年后,国民党官方更是直接给他平反,同时给予李家遗孤诸多补偿。
战功赫赫的李玉堂,如何走到了被老蒋下令枪毙的地步?他的妻子为何哭诉对不住丈夫?迟来的平反,究竟是蒋氏政权真心悔悟,还是国民党另有图谋?
1899年,李玉堂在山东广饶出生,打小儿就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直率爽朗热血爱国,学生时代的他,参与过“反袁”革命活动,在五四运动期间带领鲁商罢市示威。
中学毕业后,李玉堂曾短暂地当过小半年兵,结果发现军阀体系下的基层士兵虽然拿着新式武器,骨子里却仍然是旧式兵痞的作派。
换汤不换药地给军阀卖命,不是李玉堂想要的,他希望通过手中的枪,为腐朽的旧中国打出一片新天地,于是他离军回乡了,继续寻找自认为正确的人生方向。
1924年,一座日后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军事学校在广州黄埔区正式建立,它就是国共两党合力创办的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致辞,勉励广大学子不要追求做大官,要努力做大事,还在山东老家苦苦求索的李玉堂在报纸上看到这句话,不由得心念一动。
李玉堂怀着求学报国的壮志豪情,远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很快便被顺利录取,成了黄埔一期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当时的黄埔军校,有两位校领导在学生群体内部最有影响力,一位是校长蒋介石,另一位便是政治教导主任周恩来。
周总理经常指点优秀的学子,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这引起了老蒋的警觉,他利用校长的职务便利,四处培养亲信,在学生中寻觅“嫡系”人才。
成绩优异的李玉堂,就是老蒋相中的“好苗子”之一,为了争取人心,他对李玉堂刻意拉拢,直到对方最终彻底倒向自己。
老蒋深知,李玉堂这种胸怀大志的人杰,高官厚禄打动不了他,于是便见缝插针地宣传国民党“三民主义”等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先进理念”。
涉世未深的李玉堂,彻底被老蒋的空话、套话打动了,决定加入国军的阵营,黄埔一期毕业后,李玉堂如愿以偿,以国军团长的身份,跟随老蒋全程参与了“北伐”。
在东线的淡水之战,李玉堂奋勇当先,第一个将军旗插到了敌营中心;在决定“北伐”成败的龙潭一战,他率领冲锋部队,将军阀孙传芳建立的防线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北伐”结束后,李玉堂荣升为师长,恩师蒋介石亲自给他颁发军功章,他的军旅生涯开局可谓完美,不久之后,命运的第二个十字路口,摆在了李玉堂面前。
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爆发后,国共合作正式破裂,老蒋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肆“剿匪”,打击我党的武装力量。
李玉堂此时,正计划前往苏联,去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老蒋却突然拦住了李玉堂,劝他跟随自己“剿匪”,对江西苏区的红军进行围剿。
念及老蒋的“知遇之恩”,李玉堂放弃了出国深造,前后五次参与针对红军的大规模“剿匪”,均以损兵折将告终。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李玉堂中了林总和聂帅的“调虎离山”之计,手下三个整编团被成建制消灭两个,还有一个团被苏区红军歼灭大半。
老蒋闻讯怒不可遏,当即要将李玉堂“军法处置”,后来念及李玉堂是自己的爱徒,还是放了他一马,将其暂时撤职,直到1935年恢复了原职务。
这是李玉堂遭遇的人生第一个重大挫折,他虽然灰心丧气,但还是很快振作了起来,在李玉堂看来,抵御外辱才是重中之重,内战的一时胜负自己可以接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玉堂迎来了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他率部辗转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大战和长沙守卫战等诸多战役,立下战功无数。
武汉一战,李玉堂拖住日军主力将近一个月,成功守住了这一交通重镇、历史名城;南昌战役中,他率军在棺材山一带同日寇展开了长达九天的“拉锯战”。
棺材山被抗战史研究人员称为“南昌绞肉机”,此战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战场上每一天,尸首都会堆积成山,甚至直到解放后,当地百姓都时常发现当年的骸骨。
李玉堂带领的国军第八军,付出了极大伤亡代价,终于取得了棺材山阻击战的胜利,保住了南昌,此战过后,国军第八军获得了“泰山军”的美誉。
不久后,国军第八军被扩编重组为第十军,李玉堂被老蒋赋予了保卫常德及长沙的重任,常德一战,第十军和日寇苦苦相持近五十天,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可是好景不长,李玉堂很快便在长沙,迎来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二次重大失利,由于敌众我寡,外加李玉堂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日寇偷袭第十军主力部队得手。
李玉堂见势不妙,急忙派总预备队回援,可是为时已晚,为了保存国军的有生力量,李玉堂进行了一番痛苦抉择,最终还是决定从长沙撤退。
就这样,长沙的一大半区域落入了日军手中,老蒋对此很是愤怒,多次向李玉堂问责,李玉堂虽然因战败心存愧疚,但他也有充分理由替自己委屈。
原来,国军原第十军,是不折不扣的杂牌军,对上全副武装的日军部队毫无胜算,李玉堂在接手第十军后,用前第八军的骨干,为新军提升了整体战斗力。
可以这么说,没有李玉堂兢兢业业整顿军务,就没有第十军的脱胎换骨,如今老蒋仅凭一战之失,就否定了他之前所有的功绩,这让李玉堂很是不服气。
愤懑之下,李玉堂干脆称病隐退,将第十军交给了别人,可是长沙会战马上就要打响了,第十军的将士们只认李玉堂,其余临时接手的军长根本指挥不动。
蒋介石不得已,只好亲自致电李玉堂,请他出山,李玉堂本想推诿,可老蒋的一个问题,彻底让他改变了主意。
老蒋在电话中问李玉堂:“你还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吗?”
这句发问,让李玉堂想起了恩师昔日对自己的器重,他又感动又羞惭,毫不犹豫地接下了长沙会战的千斤重担。
在李玉堂看来,自己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一腔热血回报老蒋栽培之恩,可从老蒋的角度看,这摆明了是在拿乔儿,李玉堂后来的人生悲剧,也在此处埋下了伏笔。
此时的李玉堂,并不知晓老蒋心里的小九九,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守卫长沙、将日寇赶出敌占区上面了。
在国军第十军动员大会上,李玉堂慷慨陈词,表达了与长沙共存亡的坚定决心,台下将士们被军长的豪情鼓舞,誓要一雪前耻,将日寇赶出长沙。
为了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李玉堂不惜“背水一战”,将船只全部集中在一线战场,不给大军后撤留下任何水上交通工具。
在一周的激战过程中,李玉堂每天都亲临前线,和基层士兵一样用馒头冷水果腹,军长的身先士卒,让第十军全军凝聚力大大提高,最终取得了长沙会战的胜利。
长沙会战的胜利,意义可谓重大,这一战不光歼灭了整整六万日寇,还极大鼓舞了国军的士气,甚至英国等盟国的军心也为之一振。
此战过后,美国主动向南京国民政府提供了五亿美金的贷款,英国更是直接废除了多项不平等条约,兴奋至极的蒋介石,给李玉堂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
结果李玉堂的勋章还没戴热乎,老蒋的猜疑便随之而来,抗战度过最危急的时刻、进入中日双方长期相持阶段后,老蒋就把李玉堂安排到了二线战场。
李玉堂也因此在长沙会战之后,再未参与其他抗战期间的重量级战役,直到解放战争爆发之后,老蒋觉得李玉堂“可堪一用”,就又把死守山东的重任交给了他。
虽说李玉堂是抗日名将,可面对解放军,他是一点便宜赚不到、一个办法都没有,跟我军在山东打了三年,李玉堂的势力范围越打越小,我军的地盘越来越大。
1948年,“华野”大军成功解放了泰安,“齐鲁咽喉”兖州近在咫尺,李玉堂敏锐地察觉到了兖州的危机,急电周边友军请求支援,希望可以守住这一国军重要据点。
结果国军再度发挥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优良传统”,兖州守军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仅数个小时就被我军全歼。
在兖州被“华野”大军成功攻破的时候,李玉堂化装潜逃,躲过了被俘,老蒋见李玉堂丢了兖州要地,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将他撤职。
可没过多久,老蒋就不得不再次起用李玉堂了,薛岳在海南省驻扎时,手下山东军经常不听指挥,于是他向老蒋请求,让山东出身、在军中颇有威望的李玉堂前来助阵。
老蒋本不想理会这事儿,可海南防线实在吃紧,他曾经的“嫡系将领”又大多被我军歼灭或俘虏,手上实在没多少人能支派了。
于是乎,李玉堂最终还是被老蒋任命,成为了国军海南兵团的副司令,而在海南,有两个人将会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李玉堂前往海南岛时,他的家眷也随军同去了,其中就包括妻子陈伯兰和大舅哥陈石清,陈石清在很早之前,就秘密加入了地下党,此行他是带着组织的任务来的。
通过哥哥长时间的影响,陈伯兰也逐渐开始心向我党,兄妹俩计划在海南说服李玉堂战场起义,向叶帅的部队投诚。
来到海南后不久,陈伯兰兄妹就向李玉堂摊牌了,希望他弃暗投明,站到我党这一边,此时命运的第三个十字路口,开始等待李玉堂进行抉择。
这么多年下来,李玉堂深知自己的恩师反复无常不可轻信,跟我军多次交手屡战屡败,也让他彻底认识到了国军败局已定。
思及于此,李玉堂下定决心,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投降我军。
他给叶帅写了一封投诚信,拜托大舅哥陈石清带到广州的解放军司令部。
陈石清历经重重艰难,最终成功把李玉堂的投诚信送到了叶帅手上,叶帅收到此信后立即回信,同意了李玉堂的投降请求。
只可惜,由于战乱期间信件运送迟缓,等叶帅的回信到达海南时,我军已经成功解放海南省了,李玉堂由于迟迟收不到叶帅的回复,不得不跟随老蒋逃到了台湾。
阴差阳错失去投诚我军机会的李玉堂,本打算安心在台湾,和妻子相伴终老,可两年后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一切。
那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台湾“白色恐怖”时期,一位名叫李刚的我党地下工作者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由于受不了严刑拷打,他交代了大量情报。
倒霉的是,这个李刚,曾在李玉堂的手下做过事,国民党特务顺藤摸瓜,陈伯兰曾和哥哥一起策反丈夫李玉堂的往事,就这么被翻了出来。
由于没有找到实质性证据,审讯人员建议李玉堂把锅通通甩给妻子,好借此脱罪,陈伯兰也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可李玉堂的山东汉子性格,到老也丝毫未减,他坚决不肯出卖妻子换得苟活,急得审讯人员连声大骂他是“糊涂虫”。
李玉堂本来被判处的是十五年监禁,可蒋介石听闻此事,怒火滔滔,要求重审,多年积攒的失望和猜疑,此刻尽在老蒋心中爆发,他非要让昔日爱徒死才放心。
最终,老蒋亲自下令,判处李玉堂和妻子陈伯兰死刑,在行刑当天,李玉堂面无惧色,挺直腰板,接受了命运的结局。
亲手处死李玉堂后,老蒋身边亲信越来越少,自感孤家寡人的他开始想念起了李玉堂的种种好处,他甚至曾当众痛哭,直言自己处决李玉堂是“杀错了人”。
可李玉堂夫妇再也听不到老蒋的悔过了,他们的女儿也没有听到,因为她正在大陆奔走,希望党中央承认父母当年的投诚。
李玉堂女儿的努力,在1983年收到了成效,党中央经过反复确认,证实了“投诚事件”的真实性,将李玉堂追认为革命烈士。
有趣的是,台湾国民党后来大搞“翻案风”,为“白色恐怖”时期的大批罪犯恢复了名誉,其中就包括李玉堂夫妇。
2004年,台湾国民党正式为李玉堂翻案,并给予他的女儿大量抚恤补偿,此时距离李玉堂夫妇死于非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
都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台湾国民党之所以要给李玉堂恢复名誉,并不是高层突然良心发现,只是一种挽回人心的手段罢了。
随着民进党的强势崛起,国民党在台湾岛内,政治影响力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为了拉拢人心争取选票,给抗日名将搞“追封”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只不过这种种政治博弈,终究是和早已死去的李玉堂无关了,这位抗日名将的生前身后名,和他的多次人生选择,如今早已成为了近代史的一页,让后人感慨唏嘘。